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的抗战》读后感_1800字

《我的抗战》读后感1800字

《我的抗战》

读完这本书,让我有了更多的想要去了解离我们最近的年代真实的模样的想法。

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讲起,当时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全国人民都响应这一号召,当时部队的将士们也都做好了浴血沙场的准备。但是冀察当局仍存在与日军媾和的侥幸之心,分别在1937年的7月9日、11日、19日,与日本华北驻屯军进行了三次和谈,并达成了三份协议,但是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了这份协议只是一纸空文,日本人的表面和谈只是为了给他们增兵拖延时间而已,而当时中央的政策却是避免冲突,想着能化解的就化解了。但是人家都打到你家门口来了,不拿到他们想要的,怎么能化解呢?日本人一次次的挑衅激起了我国军队以及爱国青年的奋力反抗,但是日本人是有备而来,我国是被动应战加之武器装备也不及对手的先进与足量的供应,让日本人看到了能够战败中国的希望,于是陆续在北平之后的天津、上海等中国的门户喉舌地区挑起战争。我国爱国将士奋力抵抗,国民政府发表《抗战自卫书》。但最终都是以战败告终。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在1941年4月24日收买士兵谋杀谢晋元。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了珍珠岛,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对英、美等国开战。1942年秋日本将英、美、中国包括新四军游击队等各国的战俘运往西南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与所罗门湾之间的一人荒岛,一百六十名战俘,两年后只剩下三十八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6年曾经誓死守卫上海的“八百壮士”散落在各地的一百多名战士回到上海在谢晋元老团长的陵墓四周搭起棚子住下来为他守灵。此时国民政府动员“八百壮士”归队服役,壮士们的回答令人嗟伤:“仗,我们打够了,不想再打了。”他们有的人在上海靠做各种苦工维持生活,有的回原籍当了农民,还有的伤兵则流落街头。这种客观事实陈述式的叙述,看一遍就心中不是滋味一次,现在我们经常能看到因一点小事吵架的、打架的、暴力的形形色色的人们,我在想经历过战争伤痛的这些人融入在社会中,他们会是一种什么状态?是面对不平的狂躁,还是直面不公时的沉默?这些曾经的壮士流血牺牲都不怕,却宁愿屈辱地挣扎在底层,也不愿再回到战场浴血杀敌。是怕了吗?当然不是,可以流血牺牲,可以杀身成仁,可是不能受此被降的屈辱。哀,莫大于心死。不是无能而为,只是服从缚住了手肢,无法发力。不是拘禁消磨了斗志,而是不想再次受辱……,我想老兵们的脾气古怪也许就是源这样的块垒抑郁胸中吧。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1、第15军团和陕南红军第74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

1942年3月8日,日军攻占缅甸首都仰光,切断了滇缅公路南端运输线。当时,滇缅公路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为了确保这条交通线的畅通,十万远征军正式入缅,联合英美军队共同抗日。但是,由于盟军之间的配合失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远征军便在缅北战场败局已定。5月5日,由于日军已兵临怒江西岸,国民政府被迫炸毁连接怒江两岸的唯一桥梁惠通桥,滞留湎北的中国远征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1942年夏季,除少数战士随英军退入印度外,大部分战士被迫走进野人山,准备从这里绕道回国。据战后统计,在长达两个月的撤退中,有将近五万名远征军永远留在了野人山,最后集结于印度和滇西的远征军部队仅剩四万余人。1942年8月,日军占领缅甸全境,残存的中国远征军全部撤出缅甸,第一次入缅作战宣告结束。

1944年5月11日,为打通滇缅公路交通线,配合盟军在缅甸北部的反攻作战,重组后的中国远征军在司令卫立煌的指挥下强渡怒江,第二次入缅甸作战开始。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在苏联整训的东北教导旅空降人员和在东北各地坚持游击战争的抗联部队,积极配合苏军作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延安在当时是一个红色圣地,多少有被神话的作用。当时一些进青年以及学生来到了这里,还有一些抗日人员或地下工作人员的家人需要保护送到了这里。在这里女同志少,男同志多,许多领导干部到了延安,需要成家,或者需要重新成家。很多女学生就成了追逐对象。可惜有些干部是农民出身,与女学生结婚后,无法相互适应,造成了不少悲剧。也许我们不必抱怨时代的荒诞,或者体制的专横。时间是一个伟大的教师,长期的共同生活会让具备不同价值观的人学会忍让和理解,并在冲突和摩擦中不断地贴近对方。这里不讲阶级,只讲两颗心的消融与一个家庭的缔造。

读完这本书我也只是象作者一样白描一些我看到的、震撼我的,至于其他的,我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进行评说。

2018年11月30日星期五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的抗战》读后感_1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