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读后感900字
花了一星期快速通读了本书,部分细节并未深入深入细读,因此书评可能有偏颇,不喜勿喷。
首先,本书名为《全球通史》,但通篇文章主轴大致是“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 两河流域文明 —环爱琴海文明和古波斯文明 — 古罗马文明 — 中世纪泛基督教文明 —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明 — 启蒙时代欧美文明 — 工业时代西方文明 — 二战后全球文明发现与全人类面临的挑战”,期间插叙一些有关古印度、中华文明的内容,而非洲则只涉及殖民时代,南美只涉及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解放南美,北美史干脆就是美国建国史,大洋洲则是一笔带过,可以说与庞龙在20世纪初撰写的《人类的故事》是一个套路,即包装“全球通史”的欧美文明通史。第二,对于不信仰基督教的文明和民族存在明显的偏见,例如开篇说中国人仍顽固使用非字母的汉字,是落后的表现,妥妥的唯西方中心论;再比如对探索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工人阶级的敌视,一股极端保守资本主义的气息充满了字里行间,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西方学界所谓的多元化不过是掩饰欧美强权资本主义的遮羞布而已,并不能以西方学界自我标榜的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不同文明和民族。第三,行文比较枯燥,叙事性不强,不少论述和术语存在瑕疵,例如描述罗马帝国时代的匈奴游牧部落时用蒙古的游牧部落匈奴人这样表述,令人莞尔,话说蒙古这一词汇要等到12-13世纪蒙古帝国建立时期,才真正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说完缺点也说说优点,关于原始社会如何步入奴隶社会,以及奴隶社会如何进入封建社会的细节思考确实有新颖的思路,值得有兴趣的人细读。在描述中世纪商业相对发达的自由都市和封建庄园时,写突出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度成为这一历史进程更为详细。而最后章节除了描写文明、政权、民族外,也描写了冷战遗留核武库、人口激增与环境问题、全球化与贫富差距加剧等现实问题,将这些问题与前文的西方历史进行联系,也体现了从历史角度审视目前的人类困境的历史观。
总的来说,对西方文明史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此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全球通史》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