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技术这十年》读后感1500字
《淘宝技术这十年》不长,很快就看完了,这本书分3个部分,从前面两章看,主要是讲故事;从后面两章看,主要是讲人物;从中间几章看,主要是讲技术架构的演变。个人最喜欢的还是架构演变这块。整体上可以当一本故事书来看。
好的系统是进化出来而不是设计出来的,这里就简单的列一下淘宝前10年的技术架构演变过程。
2003年
最早的淘宝网是买来的,当时eBay和易趣在资本方面正打的不可开交,阿里乘虚而入,偷偷封闭式环境下,短短一个月内上线了淘宝网。他们花2000多美元买来了个LAMP(Linux+Apache+MySQL+PHP)架构的网站,简单改改改就上线了。为了不引起eBay的注意,淘宝网在2003年里一直声称自己是一个“个人网站”,但是用户量已经很不错,注册用户23万。
2004年
迅速上涨的流量和交易量,导致2003年底的时候,MySQL已经撑不住了,这时候就打算换成Oracle。淘宝网PHP语言转换成了Java语言,一个企业级的Java系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架构?归纳网站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对性能、容量和成本的控制。
请了sun公司的工程师帮忙改造成Java的,当时MVC框架用的是WebX,控制层用的是EJB,持久层是ibatis,还引入了搜索引擎iSearch。
并买了NAS(网络附属存储)作为数据库的存储设备,后面又缓存SAN低端存储,接着换小型机。
就是所谓的IOE(IBM的小型机、Oracle、EMC存储)都配齐了。
2005年
这一年,Spring大放异彩,于是控制层替换掉了EJB.
对数据库分库,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存储压力变大后,加入了缓存和CDN
上面这些演变根本来说是都是围绕着提高容量、提高性能、节约成本来做的。
2006年
到上面这个版本的时候 终于暂时稳定下来了,基于这个版本的系统上,开发了很多优秀的产品,比如支付宝认证系统、招财进宝项目、淘宝旅行、淘宝彩票、淘宝论坛、团购等。
这期间,淘宝打造了这2个系统。
淘宝文件系统TFS, 在TFS上线之前,淘宝网每个商品只允许上传一张图片,现在可以5张
淘宝KV缓存系统——Tair,Tair包括缓存和持久化两种存储功能。
研发部对搜索引擎iSearch也进行了一次升级,变成分布式的。
2007年
新业务越来越多,工程代码越来越多,压力就越来越大了,这时候项目就太臃肿了,需要改革。
做了下面的一些改动:
服务化
中间件(HSF和Notify)
Session框架
开放平台
分布式数据访问层TDDL
TDDL实现了下面三个主要的特性:
● 数据访问路由——将针对数据的读写请求发送到最合适的地方;
● 数据的多向非对称复制——一次写入,多点读取;
● 数据存储的自由扩展——不再受限于单台机器的容量瓶颈与速度瓶颈,平滑迁移。
2008年
雏形。2008年年底,平台开放淘宝服务30个,每天调用量2000次,这一年开放平台的开发者面向的客户主要是阿里巴巴上的中小企业和淘宝C店卖家。开放平台建设初期要解决的就是三个问题:
● 服务路由。(外部可以获取内部信息)
● 服务接口标准化。(统一方式的获得各种标准化信息)
● 授权。(外部合法的获取内部信息)
2009年
产品化 ,到2009年年底,平台开放淘宝服务100多个,每天调用量为4000次,这一年开放平台的开发者面对的主要是淘宝C店卖家,卖家工具成为服务市场的主流。
2010年
平台化。到2010年年底,平台开放淘宝服务300多个,每天调用量为8亿次,这一年淘宝正式开始对外宣传开放,淘宝开放年赢在淘宝,目前很多年收入上千万的TP在这个时候成了先锋(2010年以前的可以叫做先烈)。
2011年
市场化。到2011年年底,平台开放淘宝服务758个,每天调用量19亿次,这一年SNS热潮消退,游戏逐渐淡出,卖家市场依旧生意火暴,营销工具崭露头角,成为开发者新宠,淘宝客成为开放新宠(这一年返利网和团购一样火,只是前者收钱,后者烧钱)。
2012年
垂直化。这一年到现在,平台开放淘宝服务900多个,每天调用量为25亿次,这一年淘宝客由于公司方向转变热潮消退,无线乘势而起,新业务(机彩票、酒店、理财等)、P4P、数据类服务都开始运营API,开放平台开发者的客户群体也从C店卖家增加到了B的品牌商和渠道商等。
前5年是技术变革带动开放平台发展,而接下去的5年将会是业务变革和理解带动开放平台的阶段,对业务的理解直接决定了开放平台的价值所在。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淘宝技术这十年》读后感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