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优雅得体中西餐礼仪》读后感_700字

《优雅得体中西餐礼仪》读后感700字

现在的人都喜以“吃货”来标榜自己,但又有多少人去了解过吃,了解过餐桌上的礼仪。吃是一门学问,如果你只是爱吃,那你不是吃货,只是饭桶。

随着时间的推移,吃,被赋予了种种的意义。吃的最初和最基本目的都是饱腹。然后是对味蕾的追求和探索,再是对营养的重视,接着是对用餐环境的感官体验,最后更是演变成了以交际为目的的一种餐桌礼仪文化。

吃,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中国人好吃,不论生意,相亲,不少都是在餐桌上谈的,而细节决定成败。小到个人吃饭喝汤时的声音,夹菜时的挑拣动作,对服务员的态度,大到座位的安排,布菜敬酒的顺序,都会看出你的修养,都会成为一份合同或者一场相亲的成败关键。

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沉淀。东方吃饭为什么用圆桌而西方是方桌?夹菜的筷子为什么长7寸6分,一头圆一头方?中国古时喝酒用的其中一种器具爵,与爵位有什么关系?西方不同酒用不同的杯子,有哪些设计理念?从吃的器具上到食物的演变上,如果深究下去,往往会涉及到各个时代的天气,地理,种族变迁,对天地的认识等各方面知识。

吃,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的经济水平。在贫穷的年代,以饱腹为目的。上世纪中国人民见面的问候语是:“你吃了吗?”因为那时候人们穷。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小康社会,人们开始追求养生,开始对菜品环境都有了要求,更有不少人以吃货来自称开始寻找街头巷尾的美食加以评头论足。

这本书教给我的不仅仅是礼仪,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个人的修养。看完这本书,我意识到了不少以前没意识到的和认知错误的突兀尴尬的餐桌上的细节。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优雅得体中西餐礼仪》读后感_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