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琴弦》读后感2800字
这个名字的另一点意义是把科学与艺术自然地联系起来了。李可染先生为李政道先生画过一幅画,是由线条构成的,题目就是“超弦生万象”。借宗白华先生论素描的话说,“抽象的线条,不存于物,不存于心,却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曲折,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与生命;更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态,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
令人耳目一新的发现源源不断……在物理学家为大众写作的伟大传统中,《宇宙的琴弦》树起一面不倒的旗帜。
George Johnson,纽约时报书评
《宇宙的琴弦》不可不读……霍金为黑洞所做的事情,格林在弦上都做了。
他写得那么清晰,那么有活力;他以自己的天才,把抽象的物理学原理写活了,也常常把人写乐了。他用别人渴望已久的激情,描绘了超弦理论的纯真,因为那美丽令人动心。
芝加哥论坛报
一本思想性很强的书……《宇宙的琴弦》清晰而迷人地展示了弦理论。它既是个人的故事,也是一场伟大理性运动的故事。
科学美国人
弦理论是自S·霍金关注黑洞以来出现的最有激情的思想……格林用人人都懂的语言解释了弦。
旧金山纪事
格林做了件了不起的事情,用生活的语言解释了弦理论的思想。它明白如话地说明了那个理论对时空结构的非凡洞察。
新科学家
一本出类拔萃的书。格林为我们多彩的生活带来了一片引人入胜的天地。
自然
B·格林的杰作,是霍金弹起的旋律中的最后(可惜!)一个音符,最美的一个!
伦敦晨星报
非专业的语言,没有一点儿数学,多得惊人的材料……格林清晰简明地写了一部现代科学探险……恐怕没有哪个读者不会被他的激情和兴奋所感动。
费城调查者
太吸引人了……一部辉煌的作品……没有一个方程,人人都能看懂,格林写的谈弦的书,解释了为什么弦会在献身者们中间激起那么大的激情……它让我们能在家中感觉那个抽象得吓人的弦世界,使我们认识到应该认真来看待它。
星期日电讯(伦敦)
格林在用知识、智慧和惊人的鉴别能力写作。
Alan Lightman(《爱因斯坦之梦》作者),哈佛杂志
他的比喻常常使那些原本艰深的概念变得美妙而活泼。《宇宙的琴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爱因斯坦也会满意的。
发现杂志
B·格林让复杂可怕的弦理论走近了每一个人。他凭着惊人的天才,用寻常的语言描绘了可怜的人类感觉以外的维度里可能发生着的事情。
出版者周刊
自《时间简史》的空前成功以来,还没有一本科学读物引起如此的轰动。
星期日时报(伦敦)
B·格林以他动人的文字把外行的人们带到了物理学的前沿。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一篇来自宇宙学和物理学前沿的(没有方程的)精彩报道。
美国科学家
格林善于阐释最富挑战的科学思想,他的充满洞察的解释会令每一个人耳目一新。
天文学杂志
《宇宙的琴弦》已成为科学解释的经典巨著……弦理论将最终影响我们对美本身的认识。
纽约时报
格林把弦理论带给了广大的读者,揭示了它的含义。那是他穿行在现代物理学的历史和复杂里创造的业绩。
科学新闻
宇宙,即物理存在,琴弦即艺术的化身!
面对这样的一个世界,同时又面对这样有限的我们自身,任何的想“当然”和“绝对”都是不大合适的。
从纪录片《优雅的宇宙(The Elegant Universe)》可以大致了解一下超弦理论!但还是会为一些名词眩晕!说到多维空间和模型,就赶紧切换到高中物理课堂!十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的模型,听起来真是让人又欣喜又头痛。想当初,高中学习数学和物理能够看看这样的书会不会对数学物理的感情会更进一步?高考的重压之下,我们只能刷题,悲哀嘛?
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先驱们已经为我们架构起一座科学而系统的宇宙认知体系,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宇宙的起源论——大爆炸理论。标准的大爆炸模型以一切源于虚无来描绘“创世之初”,也就是说,自大爆炸起,世间万物拥有了一个起源,即第一个“因”。这与众多哲学流派所相信的有果必有因、因因果果无限循环的看法有所不同,大爆炸只是作为一个独立事件,不由任何前因引起,它的出现好比把一个0(虚无)硬生生地掰成一个1(物质)和一个-1(反物质),这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可理解,可事实正是这样。
作者格林尽可能地把语句说得很明白。尽可能地像普及物理知识一样阐述有趣的问题!
对于物理认知问题,作者格林看作是把一些根深蒂固的理念不断推翻的过程。物理如此,人的知见更是如此!认识事物都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然后肯定,如此循环…
我们也会为一些根深蒂固的成见抗拒了这样那样的真理!超弦理论至今没有很强的实验证据,也成为很多人垢病它的原因。现在仍然不能摇旗呐喊说超弦理论绝对正确,但仅仅凭借试验标准来评价一个理论的真伪听起来就像“眼见为实”一样可靠,但存在你所要眼见的“实”根本就不在你的视觉范围内!
读完,对“谦卑”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是同《三体》一起看的,三体的很多观点在这里都可以得到验证!
我们生活在三维的空间中,视觉处理机能也只能应对三维的图像,更高的维度无法想象。让我们试着这样描绘:假想你伸出一只手轻轻移动,这时,你的手指不见了,但不意味着它们消失了,它们只是进入了你不可见的高维空间,只要你再次挥动,你会发现你的手指依然完好无损。柏拉图的“理型的世界”和高维空间有某种异曲同工之妙。柏拉图认为,世间一切都有其完美的“理型”,这些“理型”都存在于一个“理型的世界”里,我们都像被绑着手脚的穴居人,不能看见万事万物完美的理型,只能见到它们投射出的影子。大多数人活在影子中已经心满意足,不去追求完美,不去探寻究竟是什么东西投射出了这些影子。物理学家们正像柏拉图神话里研究影子的人,他们试图从更高的维度里获得宇宙现象的完美解释。
我们搭乘人类的阶梯通向遥远的星辰!
简洁果真是宇宙的最高法则嘛?
庞大的统治者啊,你是慵懒地仰卧着,还是细心地观察者手心?你在聆听遥远的天籁的声音,还是注目体肤血脉的搏动?
你是一座神明,也是一座破庙.你以神秘令人肃然起敬,黎明的钟声响起,大地上又响起你宽厚的叮咛……
你是万事万物的起源,也是万事万物的归宿.时光之河从你的头脑里流出,地球象一粒光滑的卵石,在你的柔波里浮动,象一个跃动的音符,随着你优美的音乐,汇入渺远的虚空.
生命从你的血脉里流出,象流星,沾着你智慧的光芒,划过夜空……
音乐之河流向你
友谊之河流向你
欢乐之河流向你
爱情之河流向你
深夜,轻柔的呓语飘进你幽冥的心胸.
午后,我们在屋后的草地上舞蹈,彩云在蓝天上拉起了布景,树林里的鸟兽随着乐音的节奏涌出,流水也弹起了琴弦……
这些美妙的东西,请留在我的记忆里,让它们伴随我生命的始终.在未来的一天,我一定会全数归还,连同那一声丧钟—— 浩瀚的宇宙,往往给予人们神秘的色彩,一望无际的尽头,是否还有人们期待的第二个地球呢?宇宙的秘密,还要我们继续挖掘.在汉语中,“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宇:无限空间,宙:无限时间.所以“宇宙”这个词有“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把“宇宙”的概念与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记得有篇文章《把生活过成诗》,说锄地和弹琴是最美的闲事,一个满足物质需求一个满足精神需求!
相遇,是一种美丽,像一座小城向晚,映着夕阳的绚烂。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宇宙的琴弦》读后感_2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