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800字
读龙应台先生的第二本书,她是一个作家,一个教育家,致力于台湾文化的发展,但她本质的,最简单的一面是作为一个母亲,她的成长经历和儿子的经历截然不同,因为不同所以存在相互探讨的问题,两代人两种文化两个时代的碰撞,在一封又一封信中体现出来。
回想起前段时间看的傅雷家书,傅雷先生对于傅聪的教育是极其严厉的,典型的中国教育,意在引导他成为一个有底色有底线的人,在他儿子在外漂泊的时候,两者之间也是一种探讨的语气,对于爱情,对于事业,对于艺术,对于家庭,傅雷阐述了他的观点,但是从未干预过他的决定权。傅雷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他致力于中西文学作品的传播与交流,可他最终是一位父亲,一位和大多数人一样,希望下一代优于自己的父亲。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当中,父母拥有绝对的决定权,对与错往往是依靠他们曾经的经验,不在乎孩子的想法,穿什么,学什么,做什么,吃什么,女朋友也得按照父母的要求来,我在想,他们既然要求我们这一代人比他们那一代优秀,为什么要求我们按照他们那一代人的想法成长。
我爸妈对我言传甚少,身教不多,从小到大,上学的事情由我自己决定,无论是高中,大学,专业,考不考研,可能因为他们是农民,我觉得最主要是他们相信我,而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我也是对的。老爸常说的话是,学习的事情我插不上嘴,只能解决是是你的经济问题。他们也许没有想过他们的儿子是个什么样人,不过貌似继承了母亲的性格,父亲的态度,一直很乐观,很干净,很干练,也一直在努力着,他们也在努力着。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从上高中开始,就是这种节奏,从他们身上汲取到的东西都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他们的期望一直有,我也有自己的理想,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辜负他们的期望,因为期望很简单——多读书,超越他们那一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