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读后感1400字
马特·里德利,著名科普作家,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曾任《经济学人》专栏编辑。
关于本书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是,the rational optimist。还有个副标题: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看上去这像是一部讲历史的书,但实际上它是一本改变你世界观的书。在书中,作者将告诉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我们的生活。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理性乐观派》这本书,英文名是 The Rational Optimist ,副标题是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作者马特·里德利,是著名的英国科普作家、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
为什么要看《理性乐观派》这本书,我给你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如果说要用一本书,概括罗辑思维的世界观或者说对世界和未来的态度,我觉得就是这一本。罗胖也好几次表示,他就是一个理性乐观派。所以这本书,对于罗辑思维和“得到”用户来说,是一本有宣言意的书;第二个理由,从小到大,如果你曾经被什么关于未来的悲观的论点吓到过,比如:2012年世界毁灭,中国经济就要崩溃了……总之,如果你在某个时刻,对这个世界感到过担忧或者暗暗的恐慌,那《理性乐观派》这本书,你得看。相信从今以后,这本书会一直在你耳边坚定地和你说:别担心,乐观点!
《理性乐观派》这本书呢,虽然起了这么一个名字,但其实它的主体是在说历史。这本书把人类从原始社会到21世纪的几天,整个捋了一遍。在整个说历史的过程里,这本书是带着一个非常明确的世界观的。
我们知道,世界观这东西,如果把它比喻成一副眼镜的话,那它一定是副有色眼镜。使用不同的世界观看相同的历史,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其实至少是被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把整个世界捋过了一遍的。但我们注意到,我们身边一些高人们的普遍情况是,除了这一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往往自己后来主动找到别的世界观,多次梳理,甚至是修理过自己的历史。然后,他再结合自己的观察,选择了一条自己最信服的世界观,来规划自己的生活,来解释和处理自己遇到的一切。这样的人,他的整体行为就会显得更得体而自洽。
而《理性乐观派》这本书,就用一套你之前可能不了解的世界观,把整个人类历史梳理了一遍。这个角度就是“交易”两个字。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用“交易”二字为我们梳理世界的大进程的。
先给大家报道一个坏消息,就是这是一个充满了坏消息的世界,而且这些坏消息继续增加数量,并且一直持续,最后淹没我们。书里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各种坏消息就没停地折磨我们:先是60年代的人口爆炸和全球饥荒的各种恐慌,70年代是资源枯竭,80年代是酸雨,90年代是瘟疫,21世纪初是全球变暖。你看,每隔10年,人类就要换一个大的主题来恐慌一下,而且在这中间,各种小的坏消息也没断过啊。你想想看,比如沙漠化、动物灭绝、资源短缺、男人精子数量下降、臭氧层变薄、雨水酸化、小行星撞击、道德沦丧、雾霾、儿童买卖、食品安全,等等等等。
那,这些坏消息的冲刷有个头吗?这本书明确告诉你,没有,这种坏消息会持续冒出来,因为这就是一个悲观是主流的世界。但是,转折来了。就算是这样,作者还是建议我们,要做一个坚定的乐观派。而且这种乐观,不是因为作者天生的气质和本能,换句话说,他不是一个傻乐呵的人,而是他认真地仔细地想过之后,他冷静而清晰地觉得,我们应该乐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人类有一个制胜法宝,就是两个字——交易。有了它,这些困难,最后都能迎刃而解。下面我们用6个段落给你梳理一下这本书的6个核心观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