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书改编拍摄的电影由冯小刚执导范冰冰主演。《我不是潘金莲》是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获茅奖后的首部长篇,也是他首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直逼现实,书写民苦,使这部小说成为《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故事都是写一个戴了绿帽子的人想杀人,其实不过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说上话的人,不同的是,书中是一个戴绿帽子的女人,从杀人到折腾人,不过是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
「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主演)」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刘震云的这本书一共284页,其中267页都是“序言”,写李雪莲告状的事,17页正文,写被撤职的县长,市长买不到回乡的火车票,在车站学李雪莲举“冤”字,被遣送回乡的事。
刘震云荒唐的排版,荒唐的正文,用一个小人物写了一件荒唐至极的故事作为序言。一个农村法盲告倒了县长,市长,这么小概率的事看似荒诞,却让我萌生敬佩之情。她荒唐的可敬,我敬李雪莲的坚持,心中的执念使她放弃了开始新生活的权力,告了二十年的状,虽说最终仍没个说法,但这二十年的坚持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这就使李雪莲没了众生相,更像是圣母,一个力求用行动改变众人思想的圣母。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个不懂法的农村妇女执意要证明离婚是假的,(即使法律上说是真的)是因为当初假离婚的主意是她自个儿,后来又被扣上了潘金莲的帽子,自己把自己耍了,本想折腾别人,到头来却折腾了自己,这么一折腾李雪莲的青春也就搭进去了。但即使是这样,李雪莲的“争”也比一些人的“不争”值得尊敬,只因她敢于坚守心中的真实。
整本书充满的黑色幽默的荒诞,李雪莲告状起因荒诞,方式荒诞,理所当然结果也很荒诞,刘震云甚至用二十年之久使得本已不在常理之中的事儿荒诞到了极致。但这其中也不乏明白之人的存在,或者说,众人皆醒,唯李雪莲一人独醉。结尾果农的话与前文李雪莲无厘头的告状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们不禁思考,是该为了执念舍弃一切,还是为了一切摒除执念?
作者一方面写出了人的活法,另一方面也是对政府官员腐败,官本位思想的披露。离婚案本不归政府管,可为了头上的帽子,脚下的位子,提心吊胆。大领导说“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防微杜渐、因小失大”,下层领导想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结果雪球越滚越大,人人自危。书中官员的名字也极具讽刺意味,王公道,董宪法,史为民,荀正义,蔡富邦,储清廉,又有几笔淡淡的黑色幽默。
刘震云在书中并没有批判或是赞扬李雪莲的做法。反而留下了一块“无字碑”,是非对错,留予读者评说。而李雪莲用尽半生力气寻的答案,也就像一场“好觉”,终于睡醒「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主演)」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这本书起了一个有争议的名字,其本身倒是和潘金莲没什么关系。纵横各大排行榜多时,想着那就看看吧。出乎意料不错,一点都不三俗。作者的构思环环相扣,反讽的水平也是出神入化。谈不上语言有多么华丽,平平淡淡间将这个故事像我们娓娓道道来。故事的起因很小,不过是个农村妇女的假离婚,却变成了真离婚。为了生个二胎,而假离婚,却不料前夫在这一年里却又娶了另一个女子。满腹的委屈,无人诉说,便开始告状。告状像滚雪球一样,牵扯的人越来越多,甚至闯进北京,要告御状。或许对于我们来说,这件事很可笑。因为是告不赢的,白纸黑字离婚证,空口无凭,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荒诞的告状,却折射出了很多现实中的形象。好人还是坏人,你没有办法单纯的去判断出来,杂糅了太多杂质,却也格外的像生活。但生活中总有那些喜欢一棒子打死,一概而论的人。什么三岁看一生,那不纯属扯淡么?计划还赶不上变化,何况那么多反转的人生。不到结局,没走完这一生,你又凭什么去妄下结论呢?随着计划生育的政策取消,这种为了要二胎而假离婚也不会再存在。但是生活从不缺借口,为了买房,为了户口,假结婚假离婚的折腾。大多数的前半生基本都是在为这两件事去奋斗,有些人成功了,却有更多的人变成第二个李雪莲。李雪莲这样一个胸无点墨的农村妇人,却坚持告了一辈子。她把自己的一辈子都耽误在了告状这件事上,如果换一种选择,她或许会过的更好不是么?关于赵大头,我以为会是她的良人,然而现实却给了李雪莲一个狠狠的耳光。猝不及防之下,又觉得有点感伤。或许他是真心,却不是纯粹的。告状告了半辈子如她,究竟是值还是不值,可人生却是没有如果。放弃该放弃的,坚持该坚持的。无论亲情友情爱情,精神还是物质。不蒸头争口气,可是那口气,有的时候还不如可乐里的二氧化碳,苍白无力。我的公众号:MaoQ_Q扯扯更多的书扯扯更多温暖而又有力量的故事求关注[嘘][嘘]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主演)」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