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家,他身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被禁锢在轮椅上,不能说话,唯一能动的是他的双眼和3根手指。但身残志坚的霍金,对科学的探索并没有止步,甚至更加勤奋,在被轮椅禁锢的二十年里,他仍能做出巨大科学贡献。他主要研究的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因此霍金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同时他享有英国最崇高的卢卡斯教授职位。
「斯蒂芬·霍金传」读后感 心得体会
荣楚欧《霍金传》读后从传记文学的角度来说,这本书是不专业的。对霍金的生平描述得很粗,语言也不够精炼。后面的一些章节,对霍金理论的描述粗浅,甚至大量篇幅摘引了一些传说的“神秘失踪事件”,还有“世界末日危机”内容。这样一来,这本书成为一本适合于消遣、了解霍金当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理论的入门读物。对十岁的孩子也可以适用了。我阅读传记作品的一个习惯就是使劲盯着主人公的成长阶段,某种程度上这是职业病。我希望从教育的角度发掘他们如何成为了世人见到的这个样子。这本书在这方面可圈可点。对霍金幼年、青少年时期的心理成长部分,书中Part 1、Part 2,有大量的家庭教育细节,几乎每一个故事都可以给予我们启迪。很棒,值得推荐!毫无疑问,霍金在年幼的时候是不合群的,由于口吃、内向、运动能力差、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被同学们瞧不起,无法融入同龄人的圈子。甚至,霍金的学习成绩也并不出色,不少科目还存在学习障碍。但在这个时刻,家长和老师的做法更显得万分重要。在孩子还没有形成积极心理模式的年纪,他无法凭空建立自信。这时,监护人的态度几乎决定了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世界。在家庭教育的关键时段,霍金的父母是明智的,他们用包容、理解、陪伴、引导,把这个不被看好的孩子培养得自信满满,继而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扬帆远航。确实要向这样父母致敬。我对霍金成年之前的部分做了缩编。发在“读书行路”公众号里了。3月17日(六)19点,以及3月24日(六)19点,我会在喜马拉雅的“读书行路”平台上直播两期节目,与家长和同学们一起阅读《霍金传》,体味霍金幼年和青少年时代的家庭教育细节。相信家长们都可以从中读到自己孩子的样子、读到我们对待孩子的点点滴滴。从霍金的成长,获得启发、让我们收获。3月17日(六)19点的直播间:http://liveroom.ximalaya.com/live/room/20205?liveId=721479&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斯蒂芬·霍金传」读后感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