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是新中国部反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长篇小说,它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描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确需要改造,然而,改造的效果又如何呢?小说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儒林外史》。
「洗澡」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先生的小说每每读起来都很舒服,不管是行文风格,人物设置,情节铺陈读起来总觉得很合我的脾胃。先生的小说总是落落大方,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不会太冒失又不会不够味,对于我来讲就刚好对了我的口味。
姚宓这个女子是我喜欢的那种女子,所谓“从淡如水,从静如菊”大抵说的就是这样的姑娘。才学渊博却不张扬,思维敏锐却不傲娇,仪貌端庄却不招摇。就那样文文静静的,不紧不慢的,不慌不乱的,简简单单的做自己,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也不会妄自菲薄。有道是“独自盛开,清风自来,于我无恙,步调稳而不乱”,如是。或许也刚好是这样脾性的姑娘在遇见那样不见容于世俗的爱情时才会既不迷失自我也不会手足无措,在那个动荡的社会中从容度过。
罗厚是那些个男孩子中很讨喜的男子。他阳光知礼而不墨守陈规,才思敏捷而不固执,腹有诗书却不自负,眼界清明,心界清白。坦荡而有温情,善良而不莽撞。这样的男孩子总觉得和姚宓在一起真真是不错的,可惜先生却给了另样安排。
其他人不一一赘述。总之先生行文像先生的本人,有大家风度,也有细节的绘述。不管是对许彦成的形象塑造还是对姚妈妈等人的形象刻画都精妙的恰到好处。
总之,前以为这个主题会写的很沉重,会重于描述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罄竹难书的劫难,可,先生只是给了一个小断面然后塑造了那个时代许许多多知识分子的小缩影。不管是留学归来的才子,还是书香门第的遗珠,不管是夫妻之间的旧制还是爱人之间的新潮。。。种种的那些属于知识份子的那些小心思,小伎俩,小情趣,小别样都一一现于纸上,读起来别走一番乐趣。
「洗澡」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故事的一开始,天南地北的几个人相聚在研究所,每个人的身份,背景,目的,性格各不相同,余楠虚伪算计,见风使舵,余夫人却善良温厚,知恩图报,姜敏虚张声势,背后隐藏着自卑和怯弱,罗厚是这本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了,善良却不懦弱,灵活又不油滑,知世故而不世故,许彦成,姚宓和杜丽琳三个人的爱情纠葛更是让我唏嘘,杜丽琳起先并没对婚姻抱有多大的要求,唯一要求就是丈夫要忠实,可孰不知这往往却是婚姻中最高的标准了。姚宓的出现打破了许杜夫妇的平静生活,许彦成面对杜的求爱,尚能平静懵懂地说出自己没有经验,不知爱为何物,可是姚宓的出现却不知什么时候使许彦成心里泛起涟漪,许这一池死水终因姚而波澜乍起,他们之间从简简单单的对视,到心照不宣的默契,再到爱而不得的痛苦,我一向认为精神出轨也是出轨的一种,对此鄙弃难忍,可是杨先生笔下的许姚爱情真的让我讨厌不起来,他们之间彼此理解,脉脉相通,有共同的话语和追求,姚宓最后的理性克制更是让我佩服不已。杜丽琳让我感觉复杂,某种程度上可能她才是最可怜的人,我相信她是爱着许彦成的,而且是深爱,她为他甘愿放弃学业,孩子,家庭,陪他出国,又为了他选择回国,发现丈夫背叛却仍然选择容忍,大难面前为丈夫忧心不已,出谋划策,她是一个有智慧大气的女子,可是也是一个让人同情的女子。每个人都在纠结地过日子,一场洗澡运动打破了看似平静的日子,知识分子的冬天来临,我相信杨先生已经十分宽容地进行描述,可是今日看起来仍觉触目惊心,时代的癫狂变形,人性的逆反扭曲,一切如同大浪扑来,气势迅猛却又令人无所适从。故事的最后,一切终归平静,人物纷纷散场,正如袁了凡所言,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洗澡」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