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命运的内核」读后感 心得体会

命运的内核

作者:格雷厄姆·格林

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格雷厄姆·格林备受推崇至高杰作。这本书有着某种腐蚀性的东西,因为它过多触动了读者内心薄弱的部分。没人能看到完整的命运,但可以守护一个完整的自己。《命运的内核》是格林对命运的探讨,穷尽了一个人在命运中会经历的一切考验:爱情、婚姻、家庭、事业、责任、怜悯、信仰。人性中那些美好的部分,又是如何毁灭一个人的。二战期间,英属西非殖民地善良正直的警察副专员斯考比,为送妻子去南非度假,被迫向一名叙利亚奸商借债。

「命运的内核」读后感 心得体会

“《命运的内核》是我写得最好的作品。这部小说有着某种腐蚀性的东西,因为它过多触动了读者内心薄弱的部分。”——格雷厄姆·格林

相比“命运的内核”这一翻译,我更喜欢书名本身的意思:The Heart Of The Matter,问题的核心。加缪有一句话:“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很多人的自杀是因为轻生,是觉得生活并不值得过;而斯考比的自杀,则是他的生命里那些不能承受之重。如果可以重来,斯考比希望获得一种宁静,因为只有宁静能带给他轻盈和超脱。而现实里,责任的重负引着他走向毁灭。

整本书都带着一种潮湿的悲伤,文字里沁出一种绝望。整本书波澜无惊,没有愤怒的呐喊,只有哀伤的哭诉。很多的句子就像小石子砸破了大水缸,情绪宣泄了满地:

斯考比觉得生命好像长得没有限度。对一个人的考验难道不能缩短些时间吗?难道不能在七岁的时候就第一次犯下不可赦的罪,十岁为了爱和恨就陷入毁灭的境地,十五岁就躺在病榻上做临终的忏悔、赎罪吗?如果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许许多多的事我们都会原谅的。不论是谁,总无法避免痛苦——自己受的痛苦和加给别人身上的痛苦。我们居然会害怕孑然独处,多么愚蠢啊!

没有一个人能真正了解另一个人,也没有人能够安排另一个人的幸福。

一个人会不会也对这些星球感到悲悯,如果他知道了真相,如果他走到人们称之为问题的核心的时候?

热情会泯灭,爱情会消失,但是怜悯却永远停留在那里,无论什么也不能使怜悯消减。对于那些没有爱上谁的人,时间可不会静止的。我们爱的并不是美丽,他想,我们爱的是失败——无法永远保持青春的容颜,神经越来越不健全,身体日渐衰老。美丽颇有些像成功——我们是不能长久地喜爱成功的。

读的时候总会想起一首老歌:pretty blue,斯考比应该是有一双蓝眼睛,海般美丽的的深蓝,如此的忧伤。大概又是一本很久也走不出来的书,因为它那触动人心的腐蚀性。

我们所有的人都屈从于死亡。我们不甘忍受的是生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命运的内核」读后感 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