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世界幻想文坛的传奇女王!6次雨果奖、6次星云奖、21次轨迹奖、世界奇幻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奇幻小说三巨头”之一!刘慈欣:《黑暗的左手》这本书很文学,但是对人性的描写多了一个角度,因为作品中一个人就有两个性别,这样的作品,对人性的揭露深刻多了。《黑暗的左手》:在宇宙尽头的陌生人身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失去一切的人》:理想不是一切,但失去理想如同失去一切。《世界的词语是森林》:宇宙深处有一面镜子,可以看见真正的自己。在寒冷的冬星上,生活着一群无性人,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性别。在每月的一个特别日子,他们自由成为男人或女人。一名星际联盟特使,被派往冬星,完成一个秘密使命。
「《黑暗的左手》三部曲」读后感 心得体会
以前不理解为什么《黑暗的左手》被称为女性主义作品。加上本身喜欢科幻、有点抵触玄幻,而这本书不是硬科幻。
现在有点明白了。厄休拉设定了这样一个社会:格森星人不分男女,只在克慕期(发情期)暂时表现性征以交配。从根本上抹除了性别,也抹除了与性别捆绑的生育。生育真的是一件成本非常高的事情。社会没有将生育、家务劳动纳入货币资本体系,也就是说,这些劳动是无偿的,大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轻视这些劳动,认为比不上可以领取薪水的创造了社会价值的工作。
原始社会女性由于生育身体变得脆弱,需要依靠男性提供安全保障与食物。以前,避孕措施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很多人不懂得避孕,怀孕成了非常大的负累,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劳动力。现在,由于产假等原因,女性成为了职业上被歧视的对象。之前老师说,由于家庭等原因,女性对工作的投入没有男性那么专注,所以很多企业更愿意招男生。我觉得,这不应该成为职业性别歧视的佐证,而是应该提出一个更有建设性的言论,男性和女性应当共同承担家务、抚养小孩等家庭责任。
《黑暗的左手》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格森星(即冬星),十七至三十五岁左右的人都有可能会“为分娩所累”,这一事实意味着在这里的所有人都不会有其他地方的女性可能遭受的心理或身体上的束缚。大家共有义务并共享特权,担当公平,人人都承担相同的风险,享受同等的机会。因此,这里的人也就无法享受到其他地方男性所有的那种自由……孩子跟自己的母亲父亲在性心理方面没有关联。在冬星没有俄狄浦斯的传说……这里没有强迫的性,没有强奸……这里的人没有强势/弱势,给予保护/被保护,支配/顺从,占有/被占有,主动/被动之分。事实上,我们发现,在冬星,人类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二元论倾向已经被弱化,被转变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黑暗的左手》三部曲」读后感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