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间失格」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人间失格

作者:太宰治

《人间失格》是日本文豪太宰治的名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全面诠释,也是太宰治的绝笔之作。日本史上销量前三的文学奇迹。太宰治——被村上春树誉为国民级的作家,岩井俊二曾拍电影向他致敬。在人类共同的精神世界,《人间失格》解剖了每个人的自我、孤独和迷惘,日本现代文学史的代表作品,评论界称其为“昭和文学不灭的金字塔”。全书收录四篇太宰治创作后期的重要作品,堪称太宰治后期美学的集大成之作。《人间失格》一篇全面诠释了太宰治的名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主角大庭叶藏作为一个摸不清人类规则的“边缘人”,不断自我放逐,逐渐“丧失了做人的资格”。

「人间失格」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没想到这么一本久仰大名的书我只用了两三天就看完了。

也没有想到这本传说中巨丧的书竟然没有在心中激起特别怎么样的感情。

我不知道男主是否患有他自己都从未理解的抑郁症一类的疾病,但是无论如何,书中对心理的描写真的令人惊叹。

日本的作品总能精致深入把心底最深最隐秘不为人知的感触活生生呈现在文字之中,读这样一本书,仿佛将手探入一个人的心,掀开所有的隐蔽,残忍,血淋淋,却真实得令人颤栗。

然而,这绝望的人间,没有任何人能够凝望着自己的一生,摸着自己的心说:“那不是我。”

大概这也是这本书引起如此大范围共鸣的原因吧。

日本大和民族的气质或许是世界民族之中颇为独特的,樱花,武士道精神,极度的服从,自律与漠然,孤独,敏感细腻之下的悲哀、绝望、痴迷与疯狂。

我从未理解过这个民族骨子里的压抑是从何而来。

但是却在中国看到了越来越类似的心理。

这或许并不是前面说的抑郁症之类的问题,而是一整个群体的潜藏的心理,只要环境适合,这种心理便破土而出,长成一片人间地狱,长成痛苦的绝望的永无天日的毒草之迷宫。

而人大概只有在痛苦之中才会奋力拼搏,才会思索,只有在面临死亡时才会感受生命,才会真正活着。

生命在死亡之时得到完成。

人生在沉沦之中寻找救赎。

这群体的心理终究有一天引起注意,获得关注,然后或许在人们的努力之下得到释怀。这本书确实黑暗绝望,但因痛苦而永不停歇的思索,却是无边暗夜之中永远向着东方奔跑的勇士,永远奔向即将透出的第一缕晨光。

即便到死都等不来破晓,也将一生都用于追寻。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在我看来,这最极无望的绝望,亦可成为希望的微光。

「人间失格」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该版本包含了太宰治的四部作品。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就是作者倾吐自己内心,他疯狂地寻找自己的价值,同时不断否认自己,于是循环往复。他写书,希望让深有同感的人能够醒悟、改变,但是可悲的是他自己无法办到,终于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解救无果后,他终于放弃了。他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那种东西他认为自己再也没办法拿回来了。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可以好好活着,偏偏会思考如此之多,平添烦恼。人间失格给出这样的解答,当你发现自己永远无法为自己而活的时候,你便在这人间中失去了你,你为别人而活,你因他之痛而痛。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微明

这篇讲诉了战争时期一家人为躲避轰炸从东京搬到甲府,后来的一些事情。一家人有父亲、母亲、大女儿和小儿子,因为战乱寄人篱下,尽管如此,当新家被轰炸时仍会有想要守护的想法。期间大女儿的懂事也令人动容,尽管得了眼疾已经看不见,但却不哭不闹,战争时期,父母的难处她已然知晓,所以她能对她的疾病毫不在意。在这篇短文中,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叙述着一家人在战乱中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朴实而真挚的情感。

斜阳

正如它的名字所言,描述的是没落了的贵族夕阳般的生活,离婚后的姐姐与母亲相依为命,时隐时现的弟弟除了最后的自杀好象只有缺钱或者陷入困境之时才能见到他的身影,姐弟两个似乎是代表了面对相同的困境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一种是活下去,一种是死去,还会有其他吗?

比起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还是较喜欢《斜阳》。《斜阳》在悲哀中有一种温柔的感觉,正如书名一般。斜阳,温柔而又似乎随时都会消逝,让人忍不住去碰触,去挽留。

樱桃

从创作时间上来看,《樱桃》形成于作者自杀前不久。此时作者的精神状态已然颓废,处于崩溃的边缘。活着对于作者来说就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在这部作品中,也有体现作者当时的写作心态和对生活的态度。——摘自百度

日本因而有了樱桃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间失格」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