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紧紧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与最终失败的经历这一主线,广泛展现了“19世纪最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反映了19世纪早期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问题。
红与黑 读后感 第(1)篇这本书看了很久,从开头的几次想要弃读到后面每读一章都想要反思。感觉这本书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读会更深刻,但我对于政治和宗教实在没有太多敏锐性,看完了特别想写一下于连的感情线索。
不得不敬佩作者对于人物形象和心理刻画太细腻,既能代入人物感受,又能用上帝视角解读。
我觉得文中只有三个人是真心对待于连的:谢朗神甫,朋友富凯,和真爱德•瑞纳夫人。
谢朗神甫很正直,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性,他在于连在小时候无势力最落魄的时候教会了于连拉丁文,给了于连以后飞黄腾达的基础。于连迷茫的时候会找他诉说,谢朗从未泄露于连的秘密,并劝他从善。于连在他面前很单纯。
富凯是真朋友,他做生意的时候想带于连一起,计划和未来想的很清楚,还把于连也加了进去。这样的朋友,在于连最风光的时候没有来联系,当于连被捕判了死刑,如此爱财的他也愿意付出所有财产来救于连。而于连临死才后悔,如果当初跟这样的朋友一起该有多好。
瑞纳夫人无疑是于连的真爱,她是比较典型的乖乖女,善良又单纯。她给了于连最纯粹的爱。于连从贫困脱身后心理的转变期,对一切都蔑视,对一切都怀疑,瑞纳夫人给了于连一份安定感。但是这样善良的姑娘被自己出轨的羞耻深深自责,于连将她拖进了地狱。于连如此的自卑而敏感,是瑞纳夫人让他开始认识自己,埋下了自信的种子,只是后来这份自信变成了自大。这份感情中,只有爱是真实的纯粹的,其他的,不论是身份还是时间,都是错的,注定不会善终。
于连的另一个女人——玛特儿,讲真我实在太讨厌她了。叛逆,作,傲娇,抖M。她是一个陷入幻想的做着英雄女人梦的公主病。她叛逆,讨厌一切世俗的顺从她的,于连对她越不好她就越爱,每天都在幻想做梦。她希望于连去做一个英雄,一个革命家,推翻这个社会。她觉得自己可以提供财富,却没有认识到她的财富和荣耀正是这个社会阶级提供给她的。她并不爱于连,她爱的是她的妄想,于连只是主人公。于连其实也不爱她,但于连也有一个野心的梦,他的虚荣心在玛特儿身上得到了实现。他在给元帅夫人写情书刺激玛特儿的时候,心里想的是瑞纳夫人,因为他对玛特儿写不出爱。他们互相折磨,加速了于连的悲剧。
故事的最后,于连终于看清了他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人,他把孩子托付给瑞纳夫人。瑞纳夫人随之抱着孩子殉情,但不是自杀,难道是找人杀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