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经典作品,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完本。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阶层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全面建成?在“中国特色”与普世规律之间是否存在斡旋融合的空间?本书作者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
浩荡两千年 读后感 第(1)篇整本书看完,稍微捋一下会发现有几条主线。其一,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重农抑商是一条,商鞅变法的成效更是让其一直延续封建社会的终结。士农工商,让其商人地位一直处在尴尬的地位。儒学讲究重义轻利,然而在宋明理学时期两宋的工商业发展却异常繁荣!其二,中央与地方,官营与私营争利是一条。文景之治用黄老治国,使之安养生息不与民争利让商业得到发展。到了汉武帝时期便有了盐铁专营,这个时候便开始了中央与地方,国与民的斗争。实行盐铁专营确实让中央财政充盈,可每当这个时候也是普通商人最困难的时期,相比那些与政府交好或者说本身就是当官的商人,他们却暴利经营。唐代经过贞观之治后,到了李隆基时代终于到达鼎盛,然而盛极而衰。安史之乱又导致了藩镇林立,所以宋太祖便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三,权贵经济特征明显。无论是东汉世族大家垄断经营还是明代内阁和太监的搜刮勒索,显然都是建立在权贵阶级基础之上。正是由于这些特权阶层的存在一遍又一遍的破坏者商业的发展,然而商业依然会凭借其财富魅力卷土重来。其四,商业发展始终离不开权力的支撑这说明其具有依附性。在古代中国,一个人手中有了权力便能呼风唤雨,晋商,徽商无不是利用权力保证自己的生财之道,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商贾巨甲让自己的儿孙后代一定要参加科举择仕做官,因为那样自己的财富才有可能不被洗劫。其五,中国古代权力高度集中,商人依然摆脱不了其阶级局限性,对比同时期的英国,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捍卫自己的财富权利敢于同封建旧贵族、国王相抗争,这在中国商人看来根本不敢想。其六,开放则繁荣,封闭则落后。对比汉唐时期开放博大,明清闭关锁国则显得狭小许多,也使古代中国最终把一千多年来积累的优势丧失殆尽,让人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