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秋,日军为掠夺战略物资和牵制中国军队反攻滇缅,在华北方面出动了大量兵力,进逼常德。代号“虎贲”的国民党74军57师誓死保卫常德,8000勇士“以一敌八”,与日寇浴血巷战,坚守16昼夜,死伤殆尽。
虎贲万岁 读后感 第(1)篇虎贲军的功勋,固然没有什么可争辩的。常德会战,现代论者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外围战的混乱与失败上。常德城内,只是一味死守,从军事上说可谈的不多。本书讲的守城故事,从头到尾基本也都是些班组甚至个人作战层面的小故事,同质化明显。作为一个稍有一点历史故事的人,我明知这支守军的命运,知道戴九峰指挥的警察们的命运,对部分牺牲将领的姓名也有印象。看着这些人忘身抵抗,每天都在期待“近在咫尺”的援军,还是挺心酸的。余程万将军因为率部突围,差点被蒋中正枪毙,真的颇让人寒心。余将军的晚景极惨,一代战神名将竟被区区蟊贼打死,实在悲哀。
闲话太多,正式点评此书。据自序,张恨水是按文学作品创作此书的。但是本书的文学性其实极差。文本语言非常一般,描写颇为平俗,情节同质化严重,简直是流水账。书中人物极为扁平,除了开头逃跑的团长,剩下的中国官兵无不勇烈忠诚,爱国敬民;百姓一律拥军爱国,同仇敌忾。删节全书五分之四,都可以不影响表现功能。至于说什么文学作品一定要写爱情史,则可以说幼稚得惊人。
我没有时间查核史料,但是从常识看,书中很多史实都有问题。比如本书让人觉得常德守军所杀过当,甚至称仅在常德防御战中就歼敌一万五千,这个数据未免太过夸张。至于锦囊遗计之属,更是不可思议。既然是下命令,直说不就可以了?此书就是自乱体例。当文学文本看,根本没有文学性;当史料汇编看,又没有忠实、完整地呈现史料信息,价值大打折扣。
总体上说,这本书完全不离老派“抗战文学”的窠臼。作者自称在表现抗战的残酷,但其实是把战争,把牺牲都高度浪漫化了。当然,在当时为了鼓励人民积极投身反侵略战争,这种浪漫化的扭曲几乎是必然的,但是拿自序来骗人实在不是一件好事。这本书价值很差,念当时或许对鼓励人民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起过积极作用,且对余程万将军有平反之功,不忍打两星,多给一星,没办法再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