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精神的故乡读后感

精神的故乡

作者:周国平

跟孩子们谈谈精神,是我这本小书的任务。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一件困难的任务。精神这种东西太抽象了,又听说孩子们习惯于形象思维,对抽象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不过,我又想,如今大人们都在忙于物质的事情,譬如挣钱呀,装修房子呀,买汽车呀,等等,哪有工夫关心精神这种没有用处的玩意儿,要谈精神也只有跟孩子们谈了。再说,精神是属于人的心灵的东西,而凡是和心灵有关的一切东西本质上必定是单纯的,是从孩提时期生长起来的。所以,只要我谈的真是精神,就一定能与孩子们谈得通。如果谈不通,就意味着我谈得不好,甚至谈的根本不是精神而是别的什么复杂的东西。看起来,写这本书对我自己也是一次考试呢。

精神的故乡在线阅读地址

精神的故乡读后感 第(1)篇

本书个人而言算是一个不错的哲学小品,孩子看来通俗易懂,大人读起来也会津津有味,其阐述了哲学可以孩子气可以童心未泯,更可以回归本真。

“人们眼中看到的世界,往往是其心中所映射的”,心灵美好了眼中的世界才会美好。

同一本书读起来却是不一样的领悟,就像朗读者里所说的那样“一个人,一段文”。

前几天看圆桌派(一个谈话节目)有一期聊失眠怎么办,说“失眠就是心不够安定,心事杂乱太多就会失眠”。

一个人的失眠看到的就是社会的浮躁,人在失眠的时候可以这么着想,“你现在也是在梦里呢”!谁能说在梦里时不是你最清醒的时候呢,在梦里不是另一个你呢。

这真是有点庄周梦蝶蝶梦庄周的意味。但是这种哲学用到生活上可能很多不可逆不可解的事情心态上就自然而然的放下了,心一安顿事情往往就会清晰简单起来,心静则美,这就是哲学啊。

本书说到人的心灵纯洁和善美,外物纷扰中,又有谁可以事事菩提,事事明心呢?只有“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罢了。

人一辈子为什么会心生烦恼,会有这么多的贪痴念。简单的说就是人都是凡人,一辈子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人总会有一次大舍,那就是死去的时候。

人从生到死都是在一直不断的背负,上帝最后强制让你一下子把背上的包裹解开,哗啦一下子一切都随风而去,心灵反倒轻松了,这也是最后的大解脱。

古人舍生取义,舍生求死,不管是佛是道是儒都说了放下就是得到,谁又能放下生活放下一切呢,做到这些你就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了,是圣人是神仙。

所以只求心灵善美纯真这就已经是大智慧了。

生活就是得到越多越要会懂得放下的重要,越繁杂的的生活越要懂得抚慰心灵,这样心才能够安定。心静了安顿了,不管做什么,不管什么事情也就都可以一步一步的解决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修身,先安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精神的故乡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