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区,他一下就听见了琴声,口琴声,《千里之外》。他心里满是喜悦,兀自微笑。嗨,着急半天,很可能吴秋明就在家里宅着呢,她只是不想被打搅,想一个人安静一下。可是走上楼,按门铃,无人应。琴声也消失了,安静无比,连糖糖的吠声都没有。他再打她的手机,仍是关机。刚才那琴声从何而来?不会是出了什么事吧?一个独居的女人,也会让人这样猜想。马骁驭便去小区门口问物管,物管说她外出了,把糖糖托付给了他们。马骁驭问要出去多久,物管说不清楚。这样说来,她的失踪,是在躲避他。
琴声何来读后感 第(1)篇短暂,却特殊
最初看到此书大概还是我高中,从一本语文辅导书里看到了这本书内容的节选。初次看到,便被里面两个人物及其故事所震惊到。描写太细腻了。“在他们这个年纪,可能需要无数次一次又一次细微的心动,才能合成冲破藩篱的勇气。”只有真实二字可以评价。真实,又残酷。那些小心翼翼的试探,在成年人世界无数利益的交换中,显得如此卑微,如此不值一提。但尽管如此,到了看破大风大浪的年纪,回过头来惦念的,还是最初那份恰到好处令人心动的美好。
吴秋明不漂亮。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年代,吴秋明因为不漂亮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然而,谁说不漂亮的女子便注定要比漂亮的女子差?就连我这个很看重颜值的人,如若真的有吴秋明这样的人出现在身边,我也只会俯仰赞叹吧。马骁驭就是那种别人家的男孩子。要什么有什么。他应该与吴秋明八杆子打不到一起。但这本书让他爱上了她,且发生的完全合理。人生真的是一场持久战。前半生如何如何,真的不重要,好像最不重要的就是所谓的当下,你永远不知以后会有什么等着你。但又好像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没有什么比得过这一刻你经历的。马骁驭承认了,承认他动心,承认他在花心游荡之后还是想找到精神的寄托,还是喜欢上了一个有内涵的女孩子。但结果如当头棒喝。我亦是震惊。按理说,小说这样发展过于仓促。但它就是真实,仿佛一个轻描淡写的别人的故事。短短一封信,像道尽一生。吴秋明是同,吴秋明那样悲惨,吴秋明痛失所爱,吴秋明不在乎,吴秋明看得很开,吴秋明不喜欢自己,而且可能再也无法喜欢上别人了。白开水一般,给故事画上一个看似轻描淡写的结局。
琴声何来,琴声何来?多少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找到一听入心的琴声?多少人被红尘往事蒙蔽,浪迹半生,夜深醒来之时,耳边萦绕的还是最初的曲调?多少人再次听到琴声,猝不及防红了眼眶,但面对亲人的目光只是狼狈的转过脸去,道一声只是沙子进了眼睛?
最初也好,最后也好,爱也好,恨也好,遗憾也好,无奈也好,爱过,爱着,遇见,就已经很好了。年轻的时候,想爱就爱吧;年纪过去了,想追也去追吧;没有什么能阻挡你的,梦里出现的琴声,太醉人了,让人在梦里都想要一次次的流泪,去为当初的,为错过的,为没发生且永不可能再发生的温存而流泪。如今,我也听到了我的琴声,她那么动人,那么美好,那么让我以为自己在一场梦里。
琴声何来?回头,琴声就在你的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