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纽约时报》等一线媒体争相报道,在美国主流社会刮起阅读、讨论旋风。1990年5月12日,一个出身于美国东海岸富裕家庭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了,他对父母说:“我要消失一段时间。”1990年10月,有人在米德湖国家度假区发现了一辆黄色达特桑,车主却不见踪影。1992年4月28,一位司机遇到一个搭便车的年轻人,说他要去阿拉斯加。1992年9月6日,几名猎人在阿拉斯加荒野中一辆废弃的公交车内发现一具尸体,没人知道他是谁,来自何处,为什么在那儿。是什么让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放弃大好前途、离开爱他的家人,孤身一人走进荒野?如果金钱、名誉和安稳的生活都不能给我们幸福,究竟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读后感 第(1)篇让人感动于心的作品,比电影更好的作品。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Alex,他是我们平衡现实的一个幻觉。我们追逐金钱却又向往清高,我们追逐名利却又向往高尚,我们满是索取却又向往付出,我们满身蛆虫却又向往纯洁。这就是我们当代城市中的大部分人,我们向往成为另类却又不愿放弃哪怕一点点的舒适。我们其实已经烂透了
主人公Alex是一个怀揣着杰克伦敦式幻想的年轻小伙。他叛逆、有学识、崇尚列夫托尔斯泰式的禁欲主义生活,渴望荒野,热爱自然,厌恶都市生活的虚伪,品德高尚,极度自制。他热爱梭罗,渴盼瓦尔登湖边那样的生活,他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自信、乐观。他抛弃了金钱,烧掉身上的现金。在完成大学学业后,迫不及待的开始自己的旅行计划。他诚实正直,当然,他也偏执而固执,冲动而急躁。高尚的品格,良好的礼仪,满腹的学识。也许他应该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因为他的形象完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革命者形象,一个激进的毫不退让、不愿妥协的革命者形象
他引用梭罗的句子当作自己的人生格言,他想透过荒野思考人生、生活、生命的终极意义。他想获得内心真正的平静。他将剩余的教育基金捐给了救济穷人的组织,然后带着剩余的东西踏上了未知的旅程。他烧掉现金,丢弃了自己最喜欢的汽车,不断地辗转各地,打工攒钱,成为一个流浪汉,辗转各地,最终就是为了到达杰克伦敦所称颂的阿拉斯加。他做到了。他用近四年时间的流浪成就了内心最终极的梦想,他完成了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他完成了愚者到智者的转变。他最终在这片难以走出的荒野里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完成了朝圣者到圣者的转变。
人本来就属于自然,最终还要回归于自然。我们无止境的欲望和无尽的罪恶都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人,生于斯长于斯。当我们脱离自然,来到城市时,我们成了被欲望和金钱奴役的动物。Alex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子,是我们内心最纯洁善良,最为本真的一面。只是乌烟瘴气的社会风气,对于资本的疯狂追逐最终让我们的灵魂迷失其中。只不过,有的人把握好了临界点,有的人却早已成为金钱的奴隶。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良好的生活质量,人与人之间变得不再真诚,坦率。
生活、生命的究极意义是什么?也许,二十年前的Alex比你我都更加明白。成群的疯狂的涌入城市,但是也有少部分的人也疯狂的往相反的方向狂奔。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却向往荒野,渴望荒凉,内心的野性在呼唤。生活很难达到一个平衡点,也许我们需要在一片宁静之地找寻真正的自我。
每天读书一小时,不妨常驻内心静。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