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课程”是立足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在充分把握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以发展需求为导向而设计的课程。其课程体系分为基础性课程、菜单式课程、阶梯微课程,涵盖儿童的生活、游戏、学习、运动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本书全面展示了这三类课程的全局设计与具体实施过程,内容饱满的课程案例帮助幼儿园教师活学活用。
MY课程:叩响儿童心灵 读后感 第(1)篇看了一些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这本写着MY课程,好奇翻开,内容关于是一个幼儿园的各个老师课堂实记。老师观察学生现阶段的问题,有没有和其他小孩子交朋友啊,吃饭之类的日常。要注意儿童的情绪,因为他们处理问题远不如成年人,只要儿童尽力了,表扬要多于批评。
可以借鉴课堂记录模式,反思教学设计。学习了。
———————————摘录——————————
如何与幼儿建立情感交融,平等接纳的关系呢?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尊重幼儿成长与发展的独特性。
在我园“MY课程”理念下,独特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每个来到世界上的幼儿都是一个唯一的个体,每个都有不同的声波纹、指纹、唇印和脚印等等,这些生物学上的差异又被后天经历所影响,使得幼儿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加大。因此,在一个班级内,每个不同的幼儿都有不同的发展需求,每一个幼儿都需要教师做出个别化的反应。
另一方面,幼儿有自己生命成长的节奏,他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发展速率有条不紊地前行。
家庭教育在幼儿整个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家长要做的不仅是“养”的部分,还有“教”的部分,教什么,语文、数学、拼音就够了?不,教的是幼儿学习品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推动…
孩子是自己学习的主体,孩子每一个的自主发现都值得深入研究,但是学龄前孩子的探究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和无意性。如何在保护孩子好奇好玩的天性的同时,让孩子体验有意义、有目的的探究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毫无疑问,通过这样朴素的“观察——预测——实验——推理——下结论”的探究过程对孩子以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判断进行思维的能力、在集体中协同工作的能力、有效地运用技术的能力”等以及知识经验的增长都是十分重要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MY课程:叩响儿童心灵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