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虽然大,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是城市,一是乡村。中国的人口十几亿,也可以说只有两部分人:一部分叫城里人,另外一部分叫乡下人。城乡中国深刻的分野,促使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就写出他著名的《乡土中国》。今天,虽然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可是城乡之间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甚至鸿沟越来越大,导致中国发展中的大多数重点难点,都在农村,都在城乡之间。
城乡中国(上) 读后感 第(1)篇这周读了周其仁老师的城乡中国,这本书介绍了中国城乡现状的历史成因、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些原理,中国的土地政策及制定原理等。其中的内在逻辑周老师讲的很好,启发了我对城和乡的许多思考。
1、 城市就是美好生活的代表吗?不一定,这让我想到上海世博会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书中就讲到,在中世纪的西欧,高品质的生活是在乡村里的庄园,而城市是脏乱差的形象以及贫民窟的代表。城市首先就是人口的聚集,人口密度远远大于乡村,高密度的人口就降低了生活的舒适度。很多时候,现代城市里的一些设施设备等,都是为了解决城市人口聚集带来负面效应的产物,比如地铁,满足大量人的出行方便。
2、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是怎样的?我国从建国后,发展经济,重点放在城市的工业化,这应该是城市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因为工业化可以带来人力资源的聚集,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物流服务以及商业服务,这些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但相较于城市化,我国的工业化是走在远远走在前面的,因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的大量工厂依靠外单出口,借用海外成熟的商业物流服务,出口经济更多的依赖的是国外的城市服务,对我国的城市服务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甚微。
3、 城市土地属于国有。我国的土地,分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而宪法里明确写明,城市土地属于国有。能够进入土地市场的只能是国有土地,集体土地是不能进入土地市场的,而法律上又写了,国家在为了公众利益的情况下,可以征地,把集体土地变成国有土地,因此土地市场的供应上,完全取决于政府,受政府控制。
4、 设置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考虑是什么?当时我国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城市化发展尚不成熟,农业基础薄弱,需要大量的人到农村去种地,解决全国人的温饱问题,其次城市里也无法提供出足够的就业机会给农村的人口,因此这是一种稳定局势的措施。而当农业生产技术快速进步以及城市化越来越高的时候,需要农村人口到城市里来带动城市化进一步发展,而城市也提供了足够的就业机会以及高于农村的工资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城乡中国(上)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