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社会生物学 读后感

社会生物学

作者:Edward O.Wilson

一門新學科開山立派之作 演化論的里程碑寫作格式嚴謹 參考文獻將近三千種動物行為學會評為「史上最重要的動物行為學論著」重啟「遺傳╱教養」之爭 引發二十世紀生物學界大辯論亞里斯多德說「人是社會動物」,然而地球上群居的社會動物絕不僅人類一種,許多生物都表現出複雜的社會行為。為什麼各種生物都演化出複雜的社會行為?為了解釋此一現象,生物學界出現了一門稱為「社會生物學」的學問,認為所有社會行為都有生物基礎,目的在幫助生存和繁殖,讓生物所攜帶的基因更容易被天擇保留。其發展的二十幾年裡,不僅帶來生物學的革命,影響也遍及人文社會科學的領域。威爾森的《社會生物學》正是這門學問的扛鼎之作,作者以大量案例配合行為、遺傳、族群、生態等學說與證據,建構一套完整的體系,解釋社會行為的脈絡,最後更將討論範圍擴大,試圖以相同的方式研究人類社會學。本書最後一章說明:人類跟其他動物一樣,許多人類的社會行為之所以演化出來,是因為對物種的生存有益,包括道德、侵略性、愛情、宗教等。此說激怒了一群人,認為威爾森在為種族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背書,最著名的反對者就是他的同事古爾德。社會生物學的追隨者強烈否認這門科學含有保守的意識形態,兩派人馬進行了一場大論戰,堪稱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學術爭議。

社会生物学在线阅读地址

社会生物学 读后感 第(1)篇

首先,我们讲了社会生物学这门学科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什么价值。社会生物学是在生物学的基础上对一切社会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是用现代科学在生命领域的全部知识去探讨社会行为——这个生命现象最错综复杂的现象。社会生物学这个新兴的学科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它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生物学甚至自然科学的领域。社会生物学横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这两者的统一、借鉴和渗透上,起到了相当有成效的探索作用。
其次,我们从基因和有机体尤其是动物行为模式这两个层面,讲述了社会生物学是怎么解释生命进化和生物的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行为模式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着重讲了两种最为经典的行为模式,亲缘关系和利他主义。这两种行为模式,也可以说是社会生物学的基石。
最后,人类是进化过程非常特殊的一支,在基因、习性、情感等方面有着漫长的进化过程。我们从动物推及到人类,了解了威尔逊是怎么运用分析昆虫和群居动物行为的生物学原则,来解释人类的阶级、宗教、文化等等社会行为的。
如果你想看《社会生物学》的纸质书,我在最后补充说明一下这本书纸质书版本的问题。在1985年,《社会生物学》问世十年后,国内曾经出版过一本小书,叫《新的综合:社会生物学》,但是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完全译自威尔逊的原作。这本只有14万字的小书,内容源自很多资料,包括《社会生物学》原书的缩节本,威尔逊获得普利策奖的《论人性》一书,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以及其他一些当时发表的社会生物学文献材料。在解读这本书的过程里,这些资料也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到了2008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了一本真正的原版中译本《社会生物学》,厚达700多页。这个中译本当时印数不多,现在恐怕买到纸书有点困难。不过好在,台湾左岸文化出版社在2013年也出版了一套完整的中译本,分为了4册,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读一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社会生物学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