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玛格南的西格玛图片社 精选80幅摄影作品回顾40年来世界的动荡、革新与发展 ……………… ※编辑推荐※ ☆比肩玛格南的西格玛图片社 成立于1973年的西格玛图片社曾与7000名摄影师有过合作,图片库中拥有逾4000万张照片。40年来,这些摄影师深入到世界各地记录那些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践行新闻摄影师的理想,展现人类世界最真实的一面。 ☆跨越时空的80幅精华之作 本书从西格玛40年的积累中精选80幅作品,既有两伊战争的惨烈画面,又有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一家的怡人场景;既有哥伦比亚的童工,又有安迪沃霍尔、迈克尔杰克逊等演艺明星。读者可以从这80幅照片中回眸世界的动荡、革新与发展。 ☆解密经典照片背后的拍摄故事 本书编者收集整理了作品创作者亲述的精彩幕后创作故事,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另外编者还采访了多位新闻摄影“黄金时代”的见证者,回顾四十年来新闻摄影的繁荣和衰退。 ………………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创建于1973年的法国著名图片社西格玛(Sygma)的故事。作者米歇尔赛邦汇集了80幅著名新闻摄影作品,并请它们的拍摄者、西格玛的中流砥柱们(休伯特亨罗特、伊莲拉丰、莫妮克古茨耐特佐夫、米歇尔麦克纳利)以及新闻摄影“黄金时代”的见证者(著名记者、CAPA的负责人艾赫维沙巴利耶,棱镜出版社的创建人阿克塞尔甘兹、无国界医生组织的联合创建人伯纳德库什内)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在本书另外一位作者、独立记者玛丽库赞的指导下,记者培训中心(CFJ)的26位年轻学员参与了本书的编写,以此向西格玛的先锋精神致以深深的敬意。
四十年新闻摄影:西格玛时代 读后感 第(1)篇花了一周时间看完这本书,之所以开始看这本书是因为前段时间刷抖音,看到一张长城上啜可乐喝的小男孩图片,真的太酷了,第二天就百度了长城上喝可乐的小男孩,然后就发现这是摄影师詹姆斯安丹森的一张摄影作品,然后记录搜索,天呐,搜到了西格玛时代,然后找到了几句,这个时代的这本书。
全书围绕多位摄影师的摄影作品和多个图片社的高管口述展开叙述。
读完全书,感受最深的是激情热爱与理解无奈。
人像摄影,战地新闻摄影,都是摄影师们做了充足准备开始的,真的是冒着枪林弹雨去摄影,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样一张照片对大众来说有多震撼,所以也更加激励摄影师去各地摄影,包括车臣战争,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冷战问题,等等等等国际争端,西格玛图片社都派去了摄影师,多达七千名。因为他们信任西格玛,而西格玛最后也没有辜负摄影师们的冒险拍摄,图片都价格不菲,给摄影师们带来了不错收入。通过战地摄影,来制造舆论,从而解决战争带来的问题,也是战地摄影的目的。
但是随着互联网发展,普通民众可以实时拍摄照片,关于突发状况,民众可以直接上传互联网,西格玛摄影师的及时性没有了。慢慢地西格玛被互联网时代摧毁了。
最后比尔盖茨收购了西格玛,但是根本不懂西格玛运作方式。看到这里我很愤怒,为什么不去好好经营这样一个优秀的图片社呢?可是下地铁后看到萧条的小黄车,忽然醒悟了,他们何尝不想运作,但是面对资金运转问题,真的无可奈何,毕竟要生活。
要生活是基本的,但是慢慢的会演变成要利益,所以最后科尔比斯公司通过种种手段,签订和摄影师的合同,解雇摄影师,都让我们看到了利益金钱面前的无情。也只有西格玛时代的摄影师和西格玛曾经的管理者会心疼这个图片社的衰败,但是又无能为力。
全书越读到最后,越悲伤,科技的崛起导致一个时代的衰败,我们应该高兴还是悲伤。
写的比较乱,都是此刻的感受,具体书评见这周公众号吧。
2019.01.10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四十年新闻摄影:西格玛时代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