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基础的评论》的选文绝大部分是王宇光翻译的,《哲学语法》的选文绝大部分是刘畅翻译的。译文品质都很好,但我还是仔细做了修正。本选集中其他译文都是我自己的,除了极少数例外,例如选自马尔康姆《回忆维特根斯坦》的几段,是我直接从中译本抄下的。如前提示,这个选本中的有些段落由于脱离上下文较为费解,在翻译时做了少许通俗化的处理。有时我的译文主要根据卑尔根维特根斯坦文库的德文电子版全集The Bergen Electronic Edition ,参照以英文的电子版全集,Blackwell Publishers 出版的The Collected Works of Ludwig Wittgenstein 。我在翻译时经常参考已有的中文译文,在此对维特根斯坦的其他中译者表示感谢。 我希望今后还有机会改善这个选本。为此,我希望同好从各个方面给予批评。(陈嘉映《维特根斯坦读本》选编说明)
维特根斯坦读本 读后感 第(1)篇世界是怎样的,对于更高者全无所谓。上帝不在世界之中现身。神秘者,不是世界是怎样的,而是:世界存在着(维特根斯坦)
我看中的就是这本书是陈嘉映老师亲自翻译,和维特根斯坦一样兼重逻辑分析的技术性问题和灵魂救赎问题,我是非常喜欢维特根斯坦后期的日常语言学理论的,我直觉上认为不存在什么原子逻辑,即语句的分析可以被还原到最小单位的句子,并且不存在如数学严谨完整一般的元语言。
先看前期的维特根斯坦,前期的《逻辑哲学论》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凡是可说的都可以说清楚,不能说的则必须付诸沉默。因此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思想划定界限,或者毋宁说,是为思想的表达划定界限。因为为了给思想划定界限,就不得不发现界限的两边都是可思考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能够思考不能思考的东西。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很多人只是在那里说空话,而我在我的书里把所有东西,都牢牢放到了它们的位置上,通过对它们保持沉默。”是的,哲学应当为能思想的东西划定界限,从而也为不能思想的东西划定界限。之前康德的主体先验哲学就做了这件事,维特根斯坦在语言中划定了这件事。
再看后期的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他完全批判了前期关于逻辑实证的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意义即使用”,即语言的功能不在于反映世界,而在于像使用工具那样对世界作出应对。可以说,语言的功能是反应而不是反映,另外,有些人主张,语词的意义在每个人心里,人心各自不同,因此意义实际上完全是私有的。但经过维特根斯坦的解析,我们看到,这一主张其实只是一系列混乱思想的集合。这一主张延伸下去,其结论只能是:我们只是貌似在交谈,实际上每个人都在自说自话。《哲学研究》洞烛幽微,从多种角度揭示了这一主张所凝聚的各种传统哲学谬误。所以《哲学研究》旨在智性治疗。
关于维特根斯坦的传奇人生一生可以参考《天才为之责任》,他的美德和对真理追求精神被称为“圣人”毫不为过,整本书的金句都是他一生思考乃至生命实践的结果,是的,这本书的风格就是一句句的段句,我是每天只规定自己看两页,不能多看,多看就因噎废食,每次回味每一句话都感觉像水晶一样剔透,慢慢读每一句话吧,尽量放慢速度,才能理解维特根斯坦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维特根斯坦读本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