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知行合一王阳明

作者:度阴山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知行合一王阳明在线阅读地址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第(1)篇

王阳明先后在辞章,道教佛教花费了半生的精力,最后又回到了理学。人生没有始终如一,或者说,很少。人都是在不断的认识,吸收,去粗取精的过程中不断的改变,不断的成长。一路会有新的认识,也不是不要始终如一的坚守以最开始的想法,坚持初心的前提是,你的初心是正确的。否则就要不断的优化,不断的调整。”正确“也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符合形势的,一种是符合内心的。“正确”的两种解释,也并不是对立的,顺利的时候就是即符合形势又符合内心,不顺的时候就是不符合形势,只符合内心。这个时候就要反问自己自己,自己的内心是否值得坚守,是否需要调整。将过去的自己重新审视,如果在付出的人和事上得不到快乐和人生价值,那就需要放下你的初心,因为它可能是错的,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则。李开复主张不忘初心,他明确自己内心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在前行的途中,在不断的反问自己是否值得的过程中,都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天分加上努力加上条件,所以成功也是必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推崇的是人性,认为所有的宗教在人性面前都要俯首称臣。我认为要为国为民,所以在小地方的刑部当一把手时手下却没有听使唤的时候,为了为国为民这个目标,适当的做与圣人所说的道德不符的事情,妥协和让步都是为了内心的认知。行为知,知为行,所谓知行合一。那么这么看来,“正确”的解释的最高标准是符合内心的。成功则是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而我们这些普通人首先要做的,远比他们要低级的多。探索吧少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