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电影《邪不压正》原著小说。阿城、王安忆、王德威、骆以军、肖复兴、梁文道、姜文、高晓松、张艾嘉、马家辉、徐皓峰联袂推荐。新版收录新后记,增补作者张北海答客问,讲述《侠隐》前世今生。一个民国初年的侠义故事,在文字中复活北平繁华顶点。走过八千里路云和月,作者回望老北京的工笔长卷。《侠隐》的写作历时六年,参考了好几百本有关老北京的中英文著作,因而,对三十年代北平的描写确凿、细致,一街一门,一草一木,都符合当时史实,宛如城市在张北海笔下复活。阿城先生称赞《侠隐》具有“贴骨到肉的质感”“果然好看”。
侠隐(姜文《邪不压正》原著)读后感 第(1)篇整个就是一部《舌尖上的北平》+《1937前后北平市民生活记》+《王子复仇记》。
从李天然回到北平伊始,从头到尾一直都围绕着他在描写北平大街小巷各色馆子的各种吃食:包子馒头炸酱面,卤煮火烧涮羊肉,春饼炒肝腊八粥,饺子煎饼大果子,蔬菜沙拉三明治,牛排火腿黑面包……而乱世下,能和熟悉的人一起吃一碗简单的炸酱面也是一种幸福吧;战火分开了人们,多年后若能回想起葡萄藤下的那碗炸酱面,面条的劲道,炸酱的浓香,这份记忆也不会随着时光飘散。
大战当前,兵荒马乱的档口,一百个人可能就有一百种想法,有人想着了家仇,有人想着改造人的思想,有人为自己找新靠山,有人觉得不管哪派当权只要保住古城不被炸就是功劳。是的,人不能做走狗,不能当亡国奴,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为玉碎,更多的人需要活下去,大势下一两个普通人又能改变什么呢?只能尽力保障百姓的生活,尽力找到存在的价值,尽力保住民族的尊严。
战火中硝烟下,有人殉国了。历史书上只留下了【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些名词,留下了英雄史歌,留下了悲痛印记,而那些被滚滚洪流裹挟的普通人,却也在这洪流中悄无声息的湮没了。
李天然后期一直在改变,他用手枪子弹而不是拳脚功夫报了家仇,他开始思考那些丢了性命的普通士兵该去找谁报仇?他的江湖和这个世界开始一点点融合了。之前屡屡觉得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报家仇,空有一身侠肝义胆,少了一颗赤子之心,但那个下午坐在藤椅上的他,望着那轮无力无语的残阳或许能慢慢悟出点什么。
就像那个机灵的美国朋友罗便臣所说:这迷人的古都,还有她所代表的一切……那无所不在的悠久传统,那无所不在的精美文化,那无所不在的生活方式……,这一切一切,从第一批日本兵以征服者的名义进城,从那个时刻开始,这一切一切,就要永远消失了……”哎,这该死的战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侠隐(姜文《邪不压正》原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