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写袁崇焕的一生,写他如何打败天命汗努尔哈赤和天聪汗皇太极,又写崇祯帝中反间计、杀袁崇焕而使皇太极成为袁崇焕的克星,本书重点写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袁崇焕为辽事而投笔从戎,为辽事施展才华,也为辽事建树功勋,因辽事而召唤仇神,因辽事而惨遭冤杀,也因辽事而垂千古。
袁崇焕传读后感 第(1)篇“自古长城慨古今,永留毅魄壮山河。”
袁督师这一生真是看一遍哭一遍,气的我心口疼。所以有些理解为什么很多武将不愿意掺和朝堂之事。因为wtf老子在前线卖命,一群小人却在后面算计老子。若战败,则是有愧君恩要军法处置;若战胜,则又恐功高盖主,遭人嫉恨。有时候,宫内的那些人比前线的敌人要更可怕。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将士们拼命在前线保卫边疆,回来后还要遭党派之争的倾轧。实在是令人心寒。
所以不能怪祖大寿反叛,他一开始确实是对国家忠心的。他也想要用军功去救袁崇焕。然而最终袁崇焕的死使他心灰意冷,这祖大寿投靠后金也是逼不得已,这实在是崇祯把他逼反的。
有时候真的不能怪那些将军是大老粗,在打仗时拼的可不就是一个“蛮”字?在战场上遭敌人算计也就罢了,在自己国家还要遭朝臣非议。说到底还是君将之间信任不够。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是哪个皇帝能真正做到对手握重兵的大将没有戒心呢?尤其是崇祯这种爱猜忌多疑,又刚愎自用的主儿。但是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确实是需要随机应变的。因此“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是可以理解的。唉不过只我这种局外人理解可不行,还得皇帝能理解,朝臣能理解,百姓能理解!所以这样想能完成一件丰功伟也是多不容易啊!(再次膜拜圣祖爷[抱拳])历史上大多武将都没有好下场,也是因为在只顾立军功的时候,忽略了权谋心术。可打仗这种事情是不能全依赖于武将的,其实啊一个清明之君最为重要。只要君上能力排众议,知人善任,就不怕没有打不赢的仗!崇祯他自毁长城无疑是自寻死路,他也注定成不了一个清明之君。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督师实在是悲情悲壮!连赴义竟是这般精忠报国!唉!!!
我要去煤山上那棵老歪脖子树看一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