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内容不过是从我粗浅的人生经验和思索中所产生的质朴的“劳动观”。但同时,它又是从我70余年的切身经历中所获得的不可动摇的“信念”,也可以说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哲学”。
干法 读后感 第(1)篇卓别林经典作品《摩登时代》中有一个情节,资本家通过无孔不入的摄像头和显示屏,监控着劳动者的一切,让劳动者时时刻刻都处在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中,把剩余价值榨到最大化。
正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恩格斯也描述过英国工厂中的这种现象:在19世纪的工厂,工人是禁止携带自己的钟表的——对于时间的定义也成为了资本家的“特权”。
于是工人的工作时间要以工厂的时钟为准,而资本家和他的监工们往往会常常在时钟上做手脚:上班时先把时钟拨早一些,下班时又把时钟拨晚一些,通过增加工作时长剥削过多的剩余价值。这就是工业时代版的“半夜鸡叫”。
主流管理学过于强调效率、控制和监视,忽略了劳动者的主观体验,就是实实在在的“把人当成了工具”。
管理学中的有识之士早就开始反思这种“低信任体制”是否真正能够带来效率的提升、是否真正能让公司整体收益。
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一种监控体制只会造成职工的投入和士气的损害,更严重的还会更加激化劳动者的抵触情绪。
甚至许多奉行“低信任体制”理念的公司,劳资冲突比率明显高于平均值。
管理学知识是很难以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的,就是那些个大企业家大学者们毕生所学之管理经验,是很难用人类的语言和文字来表达的。就算用文字赋予了这些经验以外在形式,也并不意味着管理实践者或学习者对管理学知识有同样的理解,因为管理知识这种东西,会根据受众自己的经验、认知程度、背景进行再构建的。
触类旁通,同理可得,这也就所谓的“成功学”几乎没任何作用的原因。我们看到的都是成功人物的主观经验,他们的描述本身就与客观现实就有很大差距,然后经过文字再“翻译”一遍,再经过我们的主观经验再“翻译”一遍,早就不知道是写什么东西了。所以“你永远不可能依靠学习成功学成功”其实是一个有哲学依据的真理。
既然管理学、成功学无论对于输出者还是对于输入者,都是几乎没有作用的东西,那么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资本家和企业管理者们都乐此不疲地追捧它呢?
哈贝马斯给了我们答案:资本家和企业的管理者们,是需要通过管理学,树立自己的精神权威;他们进行管理实践、领导组织、进行变革,都需要“管理学”的理论来背书;
是为了更好的对劳动者进行精神奴役——你看,这可是专家的理论哦。某种程度上讲,管理学的理论就是当代“资本宗教”的《圣经》。哈贝马斯说:“管理者们把自己的特权隐藏在了高级知识这一名词的背后”,可以说是非常言简意赅、直至核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