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一门技术,更是心理较量。“投资者必须掌控自己的冲动,洞察他人的冲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在本书的序言中如是说。 投资思维方式与日常思维方式不同,它要求投资者既活在当下,又活在未来。投资者必须时刻察觉自己内心的细微变化,在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间自如地切换;如此,才能将投资者最大的敌人——贪婪和恐惧,化为积极的力量。 本书通俗易读,通过大量发生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典型实例、生动故事,及有说服力的数据,解释了许多令人困惑的金融现象,揭示了金融学的一般原理,并提出了许多专业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在实践中都应该予以认真考虑的建议。
投资者的敌人读后感 第(1)篇《投资者的敌人》一本较为祥实地描述投资中“陷阱“,注意事项,更多的、更好的让散户理解所谓的投资。
1、散户投资者的平均投资业绩显然跑不赢大市。无论是在股票市场投资,还是通过基金进行间接投资,总体而言,散户投资者的表现都弱于整个大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尤其是过度自信。对于自己的投资能力和对市场趋势的把握,投资者往往有过度自信的倾向。即虽然没有足够的投资能力,他们却有足够的自信去投资。同时,散户的交易成本,有时会完全侵蚀掉投资收益。
2、投资的时候,散户投资者表现出一种趋势,即简单地用历史来预测未来(代表性偏差),这导致散户的市场择时不太准确。因为简单地依靠过往业绩决策,就会在市场达到顶端的时候涌入市场;或者是市场见底,凸显投资价值的时候,又大举撤出市场。散户这种错误的择时,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自身的投资收益,也是业绩不尽如人意的部分原因。
除了过度自信和代表性偏差之外,散户不尽如人意的投资业绩,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他们对于金融、风险和投资理念缺乏了解。只有控制好风险,才能保证资本长期进行复利增长的投资,从而带来更高的收益。
3、长期投资:复利的价值。在投资中,人们常考虑的是每年怎么获得10%、15%、20%,甚至30%的收益率。人们都在找收益率非常高的产品,却忘了最有利的投资武器和工具——复利投资。
4、投资者可以大致遵从72法则,也就是说,用72除以预期投资回报率,得到的结果就是本金翻倍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每年可以获得10%左右的年投资收益,那么只需要7年,本金就可以翻倍。
因此,从长期投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的并不是非常高的一次性的收益,而更需要一种可持续的、长期的、稳定的收益。收益率固然重要,但时间和坚持也同样重要。
5、分散投资,分化投资风险。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投资者如果做好多样化投资,就能够享受长期增长的复利好处,同时也规避投资中的风险,这无疑意味着长期投资的成功。
推荐《投资者的敌人》五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