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00万名15-30岁的苏联女兵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她们中有医生、护士,还有伞兵、坦克兵、重机枪手、狙击手等。本书真实记录了她们亲历的那些感人泪下的故事,还有战火中伟大的爱情……书里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大量内容曾被苏联官方严禁出版。这些女兵眼里的战争,与男人们的描述截然不同,会让你从另一个视角感受到“二战”亲历者带来的强烈震撼。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读后感 第(1)篇静静看着一不小心就会流眼泪
之前看严歌苓的一本小说提到过一个类似的情节,两个女孩想上前线,大半夜的像是去过家家一样带着一些吃的就走了,很多年以后回来了,好像是真实故事改编的,可见这样的巾帼并不局限在某一个国家,所以就这本书的主题完全可以升华到女性的高度,而非苏联女性抑或中国女性。
我21岁回来的时候头发全白了
十几年了,梦里总是在回忆,要么被包围,要么在狙击……
就算做对了什么妈妈顶多只是微笑,但那次走的时候她抱了我,后来才明白,她是在送走唯一的亲人
捐给前线的物资,人们就这样把身上的珠宝戒指捐了上去,没有做任何登记
给她一些糖吧
我爱美,我还不想死
那条漂亮的裙子就这样被大火烧了。
作者说自己不想考察战争的真相,也没必要去追究有几个堡垒(我也不懂,大概是部队)
,只是想从战时那些走到战争中心的女性的心理去勾勒这场战争的另一个模样。
同样的心理角度诠释战争,但是完全不同于严歌苓深刻的从某一位人物出发来展现整个战争面貌,作者用无数位女兵平凡的讲述,零零散散的为我们组建了战争的样貌。
一群还没成年的女生,一群平凡的少女,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被迫成为弄潮儿,她们真真切切的经历过,不仅战争当下的无畏,还有战后的无法磨灭的心灵创伤,她们是女兵在战争面前没有性别,她们是女人在战争之后却无法回到生活。
作为诺奖得主作者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字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也十分有力量。
像忏悔录又像纪录片,脑海里不是出现她在讲述我在倾听的安静画面,作者有着自己抓住人心的表达方式,她好像没运用任何写作技巧,到最真的最动人。
战争的背景下,一个国家都会异常无力,更别提一位女兵。作品真的很震撼,心里的触动是很难走出来的,有种看房思琪的沉闷感但又多了一些感动。
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这句话真的概括着很多书的主旨。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