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相处形成的关系模式、心理模式,是我们人格的基础,就像是新出厂的电脑装上了一套操作系统。如果对自己的“操作系统”不了解,外界来什么刺激,我们有什么情绪,做出什么反应,自己往往都意识不到。于是,我们被同一套心理模式所左右,不断重复一些幸福或苦难,人生就像是一个个轮回,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如果对自己的心理模式有了深度了解,对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做出回应,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有了自主选择的色彩。当我们为自己的一切做选择时,就是在成为自己,自我实现。如果你渴望更了解自己,看清楚亲密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更真实自主地生活,那这本书就可以帮助到你。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读后感 第(1)篇读过这本书后,让我内心不禁的感慨,人——这一辈子最终其实是逃不脱自己的枷锁,任何外在的表现和困惑,都是自己内心深处的0-7岁。
从这本书,能够感觉到武老师对于原生家庭深深的记挂。也在又一次的说明,一个温暖可靠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你能成长到今天这个模样,要记住都是父母给予的。不仅仅是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包括精神上的给予。
童年父母的相处模式就决定了之后的你处理亲密关系是怎样的。不断地在映射曾经经历过的模式。父母之间,一直是不和谐的,总是不断地吵架,而且都以母亲的退让而收尾。小小的你,内心对于这样的一个记忆画面很深刻。那么,在长大的过程中,你会在“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之间不断的扮演着角色。
当你孤独无助,你接受到外界的责骂或是冲突,你更愿意去妥协。在你的潜意识中,此时的妥协会让你摆脱现在的窘境;当你亢奋激动,你更愿意扮演身边人的依靠,一个强者的形象。当然,出现不一样的情绪时,你扮演的角色会不断地转变。所以,经常听到,“你和你妈真像或是和你爸真像”的时候,是父母的处理亲密关系的模式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
当自己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勇敢面对才是最最正确的方法。勇敢的去面对你的阴暗面,对于自己的内心。
你的内心是怎么样的,不要说是,因为外界对于自己的评价就去否认真正的自己。每个人都会有两面,而在人前展示更多的只是其中一面,另一面的存在出现的几率很小,但是,内心也一定要肯定它的存在,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成长之后的你我会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和“爱与被爱”有个密切的关系。你接受到的爱更多,那么,你爱人的能力就会更强;而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也是被放弃、接受到爱较少,长大的你对于安全感会更加的敏感,而爱人的能力也相对的弱一点。
而想要我们一生都被爱照亮,需要的是三代人的努力。父母给予你的物质条件、精神依靠、谆谆教诲;自己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真正的自己,去用于面对真自我;子女在被爱时的反馈,你的不断反思、改变。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