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传教士遇害的消息震惊了世界,他们的生平也一直感动、激励着无数人的心灵。然而,那次事件却留下了重重的疑团和迷雾,许多至关重要的细节和原因仍然不得而知。谁能再度开启这段尘封的往事呢? 史蒂夫·赛因特,罹难者纳特·赛困特的儿子·承担起这份使命。像爱的使命一样,他携家人返回厄瓜多尔丛林,来到瓦达尼人(奥卡人)中国,把他们当作朋友,甚至家人,尽管他们中间有人曾是杀害他父亲的凶手。 《奥卡人的新生》既是跨越时空的历险记,又是一部浪漫的小说,更是灵魂的诉求。史蒂夫在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里穿梭,最终揭示了父亲惨遭杀害的真相。随着事件的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史蒂夫也越来越迫切地面临着新的使命;引导瓦达人更多地接触外面的世界……
奥卡人的新生 读后感 第(1)篇如果可以的话,我会给这本书打六颗星、七颗星。我已经想不起上次看书看得流泪是什么时候了。
让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作者一家三代人(包括别的宣教士)同瓦达尼人(奥卡人)建立起的生命联接。他们相识的基础,不是世交,而是世仇。古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但是作者竟然认贼作父,带着家人成为了仇人一族的一员。父亲被杀的一方放下了痛苦和仇恨,杀人的一方放下了戒备和怀疑,成为了一家人。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帮助瓦达尼人时是真正的从瓦达尼人的角度考虑。现代人也容易骄傲,太想给自己找优越感了。甚至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是如此。我很想去山区支教,帮助山里的孩子。我以为自己乐于奉献,但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是多么骄傲。我把自己摆在一个施舍者的地位,想去“怜悯”别人,却不过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把支教当成一种“体验”。但作者的帮助是真正站在瓦达尼人的立场上。为了瓦达尼人的需求,他可以举家迁入原始森林。同样为了瓦达尼人的独立,他可以毅然离开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他知道瓦达尼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用自以为的好意去对待他们。
让我最有共鸣的,是作者对真正重要的东西的思考。他从人类文明的代表,美国,去到最原始的亚马逊雨林,最后又回到现代社会,发现先进便捷的生活,少了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单纯。在物质上,生活真的不需要那么多。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去抓去抢那些会消失的,却失去了内心的平安和喜乐。你大概不能想象一群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杀人原始部落,却有这样的平安喜乐。我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多年,在美国待了七年,深知道无论在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这份平安,而且这份平安是无论哪个地上的国家都不能给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奥卡人的新生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