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几乎收录了林徽因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她的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可以说,她的文字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并且在她的笔下也流露出令人惊讶的对民间百态的深谙。
民国读后感 第(1)篇国民党为第一大党,其次是共和党,再次是民主党和统一党。但民主、统一两党,由于刚刚组织,人数比较少,敌不过国民党。就连共和党也不及国民党的人数多,因此国会议员多半是国民党人当选。袁总统最忌恨国民党,他知道参、众两院国民党议员占十分之六七,并料到将来必受牵制,于是密谋来一个釜底抽薪。\r
前任农林总长宋教仁卸职后,便担任国民党理事,主持党务。宋教仁是湖南桃源人,字遁初,别号桃源渔父。在校时,已萌发革命思想,后被学校斥退,宋教仁自己筹借银钱,游学东洋。之后,加入孙中山、黄兴等组织的同盟会,办《民报》,宣扬革命。与黄兴等人屡次革命,均遭失败。武昌起义时,他已是党中领导,奔走往来,不辞劳苦。孙中山回国设立南京政府后,宋教仁曾受任法制院院长,临时政府的法令大多是他一手制定的。袁世凯当选大总统后,宋教仁曾与蔡元培、汪精卫等同赴北京,迎袁南下。当时,正值京津兵变,袁号称分身无术,便在北京就职。唐绍仪出组内阁,邀宋教仁为农林总长,并经参议院通过,但就职不过两月,因唐内阁猝倒而连带辞职。经此以后,宋教仁看透了老袁的心思,决意从政党入手。他四处活动,把共和、统一党党员引入同盟会中,携手联盟,同组国民党,并被党员推选为党中理事,代理理事长。\r
民国二年三月九日,宋教仁应江南国民党支部的邀请,抵达南京。江南国民党支部借浙江会馆为会场举行欢迎会,会员共到三千余人。都督程德全为主席,因口疾未愈托人代做报告,并请宋教仁发表政见。报告完毕后,宋登台演说。演说时间约有两个小时,言语多是批评时政,每到精湛之处,掌声如雷鸣。随后,宋又去上海演说数场,反响都很强烈。很快,北京出现匿名书,驳斥他演说时曾指斥政府。接着,又出现北京救国团,通电各省斥责宋言论荒谬。对此,宋教仁登报一一辩答。没过几天,袁总统发来急电,邀他即日赴京,商决要政。人们还以为袁世凯醒悟了,召宋入京,将任命他为第一要员。就连宋自己也以为此次北行,定会不负初衷,组成政党内阁。于是,决定三月二十日从上海启程,乘车北上。当时,国会议员已陆续进京,上海、南京车站上设有议员接待室。宋启程的时间大概是晚上十点,上海的同志都相偕送行,挚友黄兴也特地赶来送行。在议员接待室小憩后,十点四十分火车进站,招客登车。宋出接待室,与黄兴等人并行至月台,向车站出口处行进。不料,刚刚走到检票处,猛然听见“啪”的一声,一颗子弹从宋教仁背后飞来,不偏不倚,穿入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