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减掉了五十斤!心理咨询师亲身实践的心理减肥法》_精选读后感1700字
一口气看完此书。对于减肥这事,曾经我是不屑一顾的。因为我属于正常中胖了点的身材,在先生眼光看来,是刚刚好的,我的四肢都还算纤细,只是生完孩子后还有未恢复的小肚腩。衣服穿得好,倒也是可以掩盖缺点。也有一种观点说,女人年纪大了不要太瘦,容易显老,所以减肥这事,我一直觉得很遥远。但是肚子上的赘肉和对美的追求,总会督促着自己该做点什么,只是这种督促力不够,让我时松时紧。
初始这本书,是在朋友的书架里看到,我印象中的减肥书大概就是减肥餐是什么,该做哪些运动罢了。所以只是想到这本书随便翻翻,找些方法。但是一开始,他的一个观点就点到了我——“你如果总是吃进去超过你需要的食物,那这个食物就不是你的胃需要,而是你的心需要。而我们的心是不需要食物的,它需要爱,需要包容,需要接纳,你多吃进去的每一口食物可能都是在填补你无法被满足的爱的需要。”
是的,虽然在别人看来,像我们这样的已婚妇女,应该是被满满的爱包围,父母,老公,孩子。但是其实在内心深处,我们依旧渴望爱。渴望哪种爱?我说不清楚。
后来我慢慢认识到,我渴望的是自己对自己的爱,因为不管我有多少个社会身份,我始终是我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而在多重身份下,我不断的为了社会关系中的人付出,为他们思考,以他们为圆心活动,我已经忘了我真正想要什么。
有段时间我曾心情郁闷,但是一吃甜食就快乐。
所以,作者这个观点,我感同身受。
我认同了作者说的体重和心理有很大关联,认同了她的心里减肥法。
本文又提出了如下的观点,摘录一下:
>> 肥肉不是一天两天长出来的,也绝不可能短时间减下去;真相就是:你的意志力不会比别人更强,身为胖子,有可能更低,所以,别人很费力的事,你不会轻松达到。
>> 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减肥不是证明自己的手段,也不是和别人攀比的项目,你把减肥当作自己的私事,不急于求成,不和人比较,也许结果会更好。
>> 有能力吃饭不是本事,有能力节制自己的食欲才是能耐。你主动节制饮食管理身材,这是值得骄傲的事啊!
>> 我们错就错在把“一辈子”的事当成了“一阵子”的事。减肥如此,经营婚姻如此,看书学习也如此。
>> 与食物的关系错综复杂,纠缠不清,我们依赖食物,像依赖一段充满爱的关系。 如果一个减肥者一直没有厘清自己
>> 不要以为我们的时间资源是无限的,也不要以为自己的胃是填不饱的。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上,优先次序就显得格外重要。
>>人生在世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上帝的事。我们的很多烦恼就是因为分不清到底是谁的事。为上帝的事忧愁,为别人的事操心,却疏忽了自己的事。
>> 训练肌肉时,小运动量的长期坚持非常重要;训练意志力时,在小事上练习持续自控相当重要。心理学家给出的建议是:用不常用的一只手吃饭、刷牙、开门(和左手拣黄豆一个意思嘛);戒掉习惯说的口头禅;坐下的时候不跷二郎腿;把家里的衣橱认真整理一下;给久未见面的一个老朋友去个电话;或者,用笔在一个本子上记下你每天吃了哪些食物,要尽可能详细。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那就是可以锻炼你的意志力“肌肉”。即使有些行动看起来并不直接服务你的目标,但只要意志力得到增强,你在减肥时就会有足够的能量。
>> 对人类的大脑而言,其实无所谓好习惯和坏习惯的分别,习惯就是习惯,都是把重复的行动化为无意识的行动。
>> 不该吃的东西坚决不吃,不该吃饭的时间坚决不吃,该运动的时候绝不能偷懒。
>> 肥胖就像困住我们的一个沉重躯壳,我们一直以为打破这个躯壳就能释放受伤的内心,历经失败才发现,只有受伤的心被治愈后,肥胖的躯壳才会自行脱落。
>>至于体重,我相信她能把它管理好,因为,她把伤痛卸下了,那些用来防御的脂肪,就不用再长回来了
>>不要奢望自己是意志力“超人”,一旦立志就能矢志不渝,要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软弱,你的目标是减轻体重而不是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停止自责,及时止损。
我看完了,挺热血的,我打算采取“轻断食”+“运动”的方式,来进行体重管理,不知道我能坚持多久。
但是从心理上,我相信我会有毅力的。
因为我知道,我的脂肪,是来抵御伤痛的。
而当我的心里足够强大时,我就不会仅用厚厚的脂肪来抵御我受到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