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土耳其帝国的兴衰》_读后感1400字
本书是一本以时间顺序叙事的历史书,更像是一项简洁的研究。要把600多年的历史浓缩到一本书里已经非常不容易,而且这种兼顾各方利益的叙事方式,凸显了欧洲历史上的很多侧影。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看!
整本书读完以后仿佛并不能完全解决读之前脑海里的诸多问题,但它至少激发了我对奥斯曼帝国历史的兴趣。
这个在拜占庭边缘的穆斯林国家如何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帝国?奥斯曼帝国真的对异教徒足够开明和包容吗?近代的奥斯曼帝国和大清帝国是全球最强盛的两个帝国,为什么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欧洲却领先一步?为什么东方文明的现代化之路如此艰难?现代化的土耳其文明是伊斯兰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呢?
在本书里,这些问题虽然无法直接得到答案,但或多或少能提供一些有力支撑。
本书谈到宗教包容的问题,但似乎忽略了很多不争的事实。奥斯曼帝国拥有圣城耶路撒冷,允许不同群体的无国界流动,包容各个宗教的信徒,甚至犹太人在帝国境内也享有自由。但反过来想,对于这种信仰上的“开明与包容”,是不是因为奥斯曼帝国并没有足够的宗教道义感召力呢?又或者奥斯曼人在不同团体中汲取的力量比信仰同化更能帮助帝国长盛不衰?
事实却大相径庭,为了避免缴纳人头税,甚至是为了娶四个老婆,皈依伊斯兰教的基督徒很多。奥斯曼帝国为了彰显穆斯林身份的高贵,拒绝基督徒全家改信,只挑选基督徒家中的一个男丁,剩下的小孩则当个地位低下的基督徒农民。奥斯曼人如此对付基督教文明,一边灭教灭种,一边标榜“信仰宽容”。
奥斯曼帝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是土耳其民族主义战胜了伊斯兰宗教主义吗?时任英国大使在写给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的信中说道:“在统一与进步委员会看来,‘奥斯曼’的含义终将演变为‘土耳其’,而他们现行的‘奥斯曼化’政策,实际上就是要将非土耳其人的族群改造成土耳其人。”奥斯曼化实际上变成了土耳其化,迫使阿拉伯人、阿尔巴尼亚人和其他非土耳其族裔的穆斯林学习土耳其语。在这个奥斯曼帝国日渐衰败、泛伊斯兰主义也日趋衰落的时代,崛起了一种与欧洲的民族主义情绪相类似的新情绪——既激进又植根民粹的土耳其民族主义。土耳其民族主义逐渐在政治和文化运动中体现为泛突厥主义。奥斯曼帝国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19世纪以来,特别是经历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奥斯曼帝国逐渐分裂成土耳其、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希腊、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也门、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家。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诞生,标志着奥斯曼帝国的彻底瓦解。奥斯曼帝国曾经那么的强大,但它在近代的衰亡与退场,留下了一个没能实现的国际秩序,一个宗教意识形态与民族认同相抗衡又接合的中东。
奥斯曼帝国瓦解以后,土耳其又发展成一种什么样的文明呢?土耳其民族主义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拯救和延续了奥斯曼帝国。团结了各个种族、操着不同语言和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口的奥斯曼主义,让帝国绵延存续了五个世纪,但它现在已经过时,并且在除了亚洲边远地区之外的地方走入了穷途末路。欧洲式的民族主义理念已经取而代之。在阿卜杜勒·哈米德团结亚洲的努力下崛起的泛伊斯兰主义也昙花一现,基本上只是一个未能转化为现实的抽象概念。那么,现在的土耳其是一个伊斯兰文明,还是一个西方文明,抑或两者的结合体?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土耳其帝国的兴衰》_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