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乔布斯传(2014修订版)》_精选读后感3500字
现在人们已经离不开了电脑、手机。就在大家熟练操作用户图形界面和智能手机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之时,可曾想到是谁引领了这个时尚,是谁带了我们便捷舒适的体验?
史蒂夫·乔布斯永远值得铭记!正是他完美的狂热以及积极的追求,彻底变革了六大产业: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和数字出版。从Apple2 到iMAC,从玩具总动员到ipod,从iphone到ipad,他主导了这些跨时代的产品,而这些创新深深的植根到了当代人们的生活中!
本人并不是苹果粉,所以之前对于乔布斯的了解就是听说他很伟大,但并不知道为什么。偶然读起本书,在网上又查找了相关资料和视频后,我才渐渐理解到他竟是如此的伟大!
当然,就像我听该书时每章的引言一样:赞誉和争议交织,弥漫着温情和硝烟,这就是乔布斯一生最贴切的写照。他从出生就被遗弃,也曾不认自己的女儿莉萨,被自己开创的公司赶走;我们在本书中能看到他的矛盾,能感受他性格和脾气的难以捉摸,能体会到他对于不是天才就是笨蛋的划分,还有很多产品在他眼中就是垃圾的不屑。可那又怎么呢,正是这样一个鲜活的个体,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了整个世界!在这个讲究开放的时代,他始终坚持硬件和软件的一体闭合,使得苹果公司是那么的独树一帜!
我一直在说他是伟大的,这种赞扬主要在于他对创新的执著!当一个人在23岁之际就已经身价过亿时,他是学会了消遣挥霍积攒财富,还是更进一步创造出新颖的产品?当一个人被赶出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时,是经过如何的隐忍后赢得了多年后以救世主身份的回归?当一个人在四十到五十的年龄还能又一次制造出改变世界的产品时,我真的希望每一个读本书中人能找寻到他成功的原因,或者说为什么获得成功的是史蒂夫而不是别人!
也可以这样推测:如果没有乔布斯,用户图形界面会推迟多少年才能出现在PC上?如果没有乔布斯,每一台电脑旁是不是仍有鼠标出现?如果没有乔布斯,智能手机是否仍有像现在这般多点触控按键极少?模仿简单,从无到有才难!乔布斯另一个伟大或者令人着迷的地方就在于,通常是客户需要什么人们制造什么,而乔布斯则是自己制造什么,客户就喜欢什么!有很多创新因为过于超前而不被市场接受,但乔布斯却总能引领市场的潮流,是他让科技和人文结合,是他让产品思维和用户体验的概念深入人心。
书中有很多情节令人生动记忆,好比说最初制造出那50台AppleⅠ的场景,好比说寻找亲身父母的经过,也有被赶出苹果在自己家中茫然的失落,也有在白板上画出四格表砍掉之前70%产品的经过,还有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及Phone 1的发布会。当然,还有对于每一件产品大道至简的要求和一次次反复的雕琢。
同时代的人中,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可以说是绝代双骄,一个是技术大牛,一个是营销天才。当乔布斯的苹果公司上市自己身价过亿的时候盖茨还在为各个电脑开发软件,当他重回库比蒂诺挽救濒临破产的苹果之时微软曾注资相助。他们对彼此都曾不爽,但2007他们一起出现在华尔街日报的D5峰会上时,我们看到了他们对彼此的欣赏和认可。亦敌亦友,这就是他们的关系。
2011年的国庆假期听闻了他辞世的消息,我只是感觉平平常常;我在上大学时读过李开复有关乔布斯的一本书,但却早已不记得其中内容;而今又读艾萨克森的本书,或许能理解他的素食习惯就是导致他早早陨落的一个原因。我也是在今年,才到网上浏览了之前不曾关注的他主导的mac、ipod、iPhone 1的发布会,我也第一次看过几部玩具总动员体验感无与伦比!这就是他散发的影响力,我想,几百年后,人们回忆起19世纪20世纪的科技人物时,一定有史蒂夫·乔布斯!
而今,苹果可以说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而蒂姆·库克在这些年的工作中做的很好,每年的发布会人头攒动,人们对于新产品的推出仍旧期待有加。可,如果乔布斯还在,苹果是否会比现在更好?诚然我们不能把苹果的伟大归结在一个人的功劳上,但如果没有乔布斯,苹果定然不会是现在这样!
读书摘要:
1、在宣传册顶端,麦肯纳放上了一句格言,这句话被普遍认为出自列奥纳多·达·芬奇,也成为了乔布斯设计理念的决定性准则:“至繁归于至简。”(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
2、沃兹尼亚克理应得到历史的铭记,因为是他设计出了Apple Ⅱ中令人赞叹的电路板和相关的操作软件,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个人发明之一。
3、阿特金森的伟大功绩之一(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对它习以为常,感觉不到它的神奇)就是实现了屏幕上窗口间的重叠,这样一来“上面的”窗口就叠在了“下面的”窗口上。
4、在史蒂夫·乔布斯的一生中,他贫穷过,也富裕过;既做过亿万富翁,也尝过破产的滋味,所以他对待财富的态度是很复杂的。他是个反对物质主义的嬉皮士,但他把朋友准备免费送出的发明转化成了获利的工具;他是佛教禅宗的狂热信徒,在印度进行过朝圣之旅,但之后又认定创业才是自己的使命。然而,很奇怪的是,这些特性在他身上并没有彼此矛盾,而是完美交织在了一起。
5、乔布斯的苛责与尖锐也有一些好处。那些没有被他摧毁的人都变得更为强大。他们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既是出于畏惧,又是渴望取悦他,也是意识到自己身上背负着这样的期待。
6、乔布斯善变的个性和对人飘忽不定的态度深深根植于他的心理构成中,或许这反映出他性格里有轻微的两极化。乔布斯的情绪波动很大。他有时候欣喜若狂,有时候又低沉沮丧。有时候他会没有任何征兆地开始严厉斥责别人。
7、与乔布斯不同,盖茨懂计算机编程。他更务实、更有原则,且拥有很强的分析处理能力;乔布斯则更相信直觉、更浪漫,并且在技术实用化、设计愉悦感和界面友好方面有着更高的天分。乔布斯狂热地追求完美,以致他为人非常苛刻,他的管理主要依靠自身的领袖魅力和四溢的激情。盖茨做事更有条理。他会频繁召开产品评估会议,并在会上精准地切入问题核心。
8、盖茨只是冷静地坐着,直视史蒂夫的眼睛,接着他用刺耳的声音反驳道:“好了,史蒂夫,我觉得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更接近于这样——我们都有个有钱的邻居,叫施乐,我闯进他们家准备偷电视机的时候,发现你已经把它盗走了。”
9、在职业生涯中,乔布斯因创造伟大的产品而闻名于世。然而,他创造伟大的公司和品牌价值的能力同样不凡。他创造了他的时代中最好的两个品牌——苹果和皮克斯。
10、1996年12月2日,史蒂夫·乔布斯在时隔11年后,再次踏上了苹果位于库比蒂诺的土地。在高管会议室,他见到了阿梅里奥和汉考克并展示了NeXT。又一次,他在那块白板上狂写乱画,这次他是在讲计算机系统的4次浪潮,以及NeXT的发布如何将此次浪潮推至顶点。
11、乔布斯生性就喜欢误导人,或者有时候故作神秘,只要他觉得有理由。而另一方面,他有时也会诚实得近乎残忍,讲出那些我们大多会粉饰或隐瞒的事实。撒谎和实话实说都只是他那尼采式的人生态度的两个侧面。一般规律对他不适用。
12、因为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他要求把产品的所有部分都整合在一起,从硬件到软件,从内容到营销。在台式计算机领域,这一策略并未胜过微软——IBM模式——一家公司的硬件可以向另外一家的软件开放,反之亦然。但如果计算机成为数字中枢,对于苹果这样一个整合了计算机、数字设备和软件的公司来说,乔布斯的策略绝对是一个优势。这将意味着移动设备中的内容可以和计算机无缝连接,受其控制。
13、“今天,我们将推出三款这一水准的革命性产品。第一个是宽屏触控式iPod,第二个是一款革命性的手机,第三个是突破性的互联网通信设备。”他又将这句话重复了一遍以示强调,然后他问道:“你们明白了吗?这不是三台独立的设备,而是一台设备,我们称它为iPhone。”
14、数字世界最根本的分歧是开放与封闭的对立,而对一体化系统的本能热爱让乔布斯坚定地站在了封闭一边。
15、数十名被乔布斯辱骂得最厉害的同事在讲述他们冗长的悲惨故事时,最后都会说,他使他们做到了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他创建了一支都是一流员工的团队。
16、史蒂夫·乔布斯就这样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位企业管理者,一个世纪以后他一定还会被人们铭记。在历史的万神殿里,他的位置就在爱迪生和福特的身旁。在他的时代,他超越众人,创造了极具创新性的产品,把诗歌和处理器的力量完美结合。他的粗暴使得跟他一起工作的人们既让人不安又令人振奋,而他借此打造了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史蒂夫·乔布斯传(2014修订版)》_精选读后感_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