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国人推崇备至的中国英雄传奇小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水浒传》这部著作始终是伟大的,并且满含着全人类的意义,尽管它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大英百科全书》:“元末明初的小说《水浒》因以通俗的口语形式出现于历史杰作的行列而获得普遍的喝彩,它被认为是*有意义的一部文学作品。”
水浒传(下) 读后感 第(1)篇1.一开始读的百二十回版本,读到一百多零一回读不下去,加的19回,狗尾续貂,画蛇添足,逻辑上不通不说,也失去了原著的主要思想精神,所以建议只读百回本。
2.宋江,很多人评判宋江过于片面,宋江以忠义为指导思想带领梁山集团,忠为先,义字在后,这是一种很儒家的思想,造反造反,他并不是真的想自己当皇帝,而是为了招安,这是定下的基调。宋江有智有勇,有权谋,有领导力,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无话可说,深得人心,此人度量大,知轻重,手段高超,一个为人极度高明的人,作者偏要给他安一个悲惨的结局,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纵然你有万千优点,只要你秉持你的“忠义”,那么这“忠义”便是现在头顶上的尚方宝剑。有人说黑三为了图一己私利,执着于功名,为了谋取青史留名,我并不觉得宋江为人自私,这放在现代好比你会去背叛自己的祖国,自立为王吗?
3.论全书思想性,乱的根源在于皇帝的堕落,然后开始有奸佞朝臣把弄朝纲,自成一派,类似“东林党”,为自己的利益开始利用体制优势壮大党派,对人民吸血,导致民不聊生,才有官民不堪重负,揭竿而起,才有梁山起义,方腊起义等农民起义。梁山好汉虽然落草为寇的原因很多人觉得都是被逼的,被宋陷害等,其实社会环境摆在那里,很多人表面看似宋江、吴用陷害,倒不如说是朝纲异常,社会秩序混乱,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社会环境逼这些人落草,这些人的落草可以用两个字“被逼”来形容。那为什么这些人因社会秩序混乱造反后来进入体制后又是被人毒害的悲惨结局呢?自古以来,造反后,不过是换了一批领导者,体制未变,只要领导者的体系里有那些奸臣把持朝政,那么社会秩序还是混乱的,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毛主席说,水浒传好就好在投降上,可以当反面教材。如果不能造就一种更好的体制推翻现有的体制,那么不投降,自立王朝的结果最终也逃不了水浒乱世景象的结局。
4.此书读来,百感交集,情节跌宕起伏,景色,战斗描述辞藻华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水浒传(下)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