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三个美国高中生分别前往芬兰、韩国、波兰交换一年。这三个国家都培养出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但几十年以前,这三国的孩子根本没有那么聪明。 本书通过讲述交换生们的故事,结合作者深入三国的实地调查,和与众多教育政策制定者、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全面沟通交流,说明了: 芬兰、韩国、波兰如何改变本国教育平庸的局面?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诞生于怎样的土壤? 三个美国孩子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优秀的? 如何发现世界级的好学校? 全书叙述生动写实,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参考性。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读后感 第(1)篇作者通过比较韩国、芬兰、波兰和美国的教育来试图寻找美国教育的缺陷:
美国教育中的意识问题。物质的极度发达,致使美国的家长或公众缺少了危机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其他几个国家。美国教育中的教师问题。教师的准入门槛太低,致使教师队伍过于庞大、教师素质不高。美国教育中的教程设置问题。美国教育目标的过于多样化,致使学校教育无法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上。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点的传授战线拉的太长,课程过于简单等等,导致效率低下。美国教育中的考核问题。主要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往往过于注重学生态度的考核,而非结果。侧面误导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目标。 而比较中,韩国的教育犹如一个高压锅,自我加压已到极致,没有一个国民认同本国的教育。虽然在测试中获得高分,但这不是学校的成绩,而是学生和家庭自身努力的结果。芬兰的教育相对比较完美。通过教师准入的改革,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养,从而促进了本国教育的发展。
总而言之,一个学生要有良好的发展,除了自身要有学习的意识,家庭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还需要教师的精准传授,教育体制中的合理目标设置也很重要。相比美国,中国的求知危机感和意识已经很不错,家庭的教育也正逐步跟上。教师队伍的素质虽也过得去,但优等生不考师范院校的习俗也还在,待遇问题?地位问题?对日前强大的课外培训现象怎么破?就看有关部门有没有强大的反思能力和改革力度,不然走上韩国的老路回头就难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