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孤独的猎手》_精选读后感1200字
心是孤独的猎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美国南方一个小镇,几个最底层没人在乎不被尊重的人的生活故事。
聋哑人约翰·辛格,执着地爱着自己的朋友——另一个聋哑人,斯皮诺斯·安东尼帕罗斯,生来耳聋的辛格,三十二年的人生中只有与安东尼帕罗斯在一起的十年,于他才是真实的记忆。安东尼帕罗斯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辛格坚持认为他的朋友懂他,他迫切而兴致勃勃地把自己每天的所有经历都打手语说给这位朋友听。天晓得,安东尼帕罗斯一直都心不在焉,只关心好吃的食物[难过]但沉默而礼貌的辛格却成为小镇上其他人的“心灵上帝”,人们认为辛格不仅善解人意而且睿智,他理解不同人的不同苦恼,能听懂他们的“思想追求”。讽刺的是,辛格压根儿就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就是礼貌地微笑,点头,还有并且只有沉默,而这些都被那些孤独找不到共鸣不被理解的人们理解为,“他听懂了”,“只有他懂我”,从而得到一些心理安慰。
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当你内心有了自我,开始一种追求,就意味着你踏上了孤独的旅程。愈强烈,愈挣扎,愈孤独。孤独的终点就是回到原点,抑或是又一个新的起点。
米克·凯莉,一个过早发育比男孩子都高的“假小子”,热爱音乐,梦想着能有一架自己的钢琴。没有人会把这当作一回事儿,米克自己孤独地坚持到体育馆练琴,省下午饭钱上钢琴课,偷偷在别人家窗下听收音机里的音乐节目。不同于“屋外”的世俗生活,音乐是米克的“屋里”生活的一部分。她觉得她们家的房客——安静沉默的辛格先生是懂音乐懂她的。米克孤独的青春期音乐梦想以她辍学提前开始工作而宣告结束。米克偶尔还会发个呆,“就这样结束了?”
杰克·布朗特,一个酗酒的工人运动活动者,他想告诉他遇见的每一个劳动者,他们被剥削的事实,社会的不公,然而没有人相信一个酗酒者的话,即便他说的是真理,他得到的只有嘲笑和排斥。辛格一句“你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让杰克感动,“你是唯一听懂的人”。孤独的活动家在暴乱之后,前往下一站。杰克很疑惑也很无奈,“我跟来这个小镇之前没有什么变化”。
本尼迪克特·马迪·科普兰,一个理想主义色彩的黑人医生,固执且敏感,把教化民众拯救黑人族群当作自己一生的最大追求,在种族歧视的三十年代,他的努力注定是孤独并且徒劳的。碰壁后愤愤然却不得不接受现实。他在他生活战斗了一辈子的住所兼诊所拖延拖延不想走。
比夫·不兰农,镇上小餐馆的店主,心细善良,观察敏锐,审视见证着每一个来餐馆吃饭的人的生活状态,他自己的个人生活却单调乏味。见多了来来往往循环生活的人们,他总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那灵光一现中,“他瞥见了人类的奋斗和英勇;瞥见了人性无尽的流动,穿越无尽的时间;瞥见了那些劳作的人,那些爱的人……”
孤独是必然的存在,它或许是不幸,但也许是庆幸,有人害怕它,有人享受它,全在你心底一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心是孤独的猎手》_精选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