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_读后感400字
冲着这个文艺的书名而来,看完的心情丝毫和文艺无关,沉重的心绪萦绕着,久久挥散不去。
作者以主人公阿米尔的口述方式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以阿富汗当时特殊时代背景展开,描绘了20世纪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前一直至今阿富汗的生活画卷。(故事情节此处略过)
这幅画卷中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十分深刻,哈桑的正直和绝对的忠诚,阿米尔的自私、懦弱,二者儿时的愉快时光在人性冲突下凸显了主人公阿米尔的阴暗面。生性敏感的阿米尔为此带着愧疚和懊悔在内心苦苦挣扎了二十多年。
他人格的某个部分在哈桑追回的风筝时遭遇性暴力时遗失了,又在后来收养哈桑的儿子时,通过努力去追回风筝而寻回遗失已久的正直和善良,为自己,也为死去的父亲赎罪。
而阿米尔的父亲,面对自己的私生子哈桑,会为哈桑的勇敢忠诚、正直无私引以为自豪;反观对阿米尔的冷漠和厌弃,某种程度上是不是将自身性格里的自身懦弱欺骗等劣性的厌恶与懊悔,投射到了阿米尔身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追风筝的人》_读后感_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