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明朝那些事儿》,有口碑的白话宋朝大历史,写尽宋朝三百年的兴衰变革与历史谜团。史书上都说宋朝是个羸弱的王朝,有着苍白的面孔,不足的元气。事实上,真相是:宋朝是中华民族史上战争胜率最高的朝代。宋朝明君、名相辈出,文学、美术、书法都攀升到了巅峰,甚至比万国来朝的大唐还更加璀璨。然而,民族的劣根性在宋朝时也完全反映出来,国人的内斗,做事的韬略,对历史的篡改……唯有了解了宋朝史,你才会恍然大悟今日的官场,乃至于中国数千年来的政局。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 读后感 第(1)篇宋朝其实是个很厉害的国度,这里面你能看到杨六郎的来历,宋朝危机时刻有人力挽狂澜,比如岳飞等。但是也有很有名的文臣,比如圣相李沆,改革家王安石以及攻打西夏的名将王韵等等,这一切都能看出来中间的复杂性以及残酷的政治斗争。一度看不下去,这里面的确说明了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也知道文人另一面,也知道其中的原因,最后我唯一尊重的文人气节只有文天祥,死着不可怕,可怕的是身为南宋宰相,亲眼看着这一代人被亡国,人民被残害等等。
再说导致宋朝这类事的原因之外,除去儒家变形的思想之外,还有对外武将的差距,怕皇帝镇不住,也怕武将拥兵自重,导致自己成为傀儡,在上位者眼里这一切都是威胁,我相信在赵匡胤当时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定的国策基本都是文能压武。也许赵匡胤所想的没错,在关键时刻总有人出来拯救这个国家,哪怕轻与重。当然赵匡胤也没想到因为压制武将导致文官的猖狂,奸臣专权。其中的王安石的新派和司马光的旧派,君主完全被这左右,导致朝廷混乱,道德败坏,很多人都是利用孔子的思想去谋利。
再说一下儒家思想,儒家治国是为了安稳,唐朝是法制内,儒制外。只是被安禄山这个外姓人扰乱,再加上宦官当权不得不被反。而宋朝完全是用儒治国,小幅度的改革就全国反对。当时的王安石也是举国反对,仅仅几人支持,而且中间还不是全心全意为新政考虑的。纵观整个宋朝,能打仗的将军也不少,可惜不少被奸臣所害,也就是被儒家思想所害。整部看下来,里面正常的都是是前面,到后面的皇后,皇太后掌权,拍马屁也有不少人,为了政治目的而攻击别人,清算别人的文臣也不少。很多人都是方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个谁看呢?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自己,且过暂不说,只希望以后自己能尊重自己本心,学习王守仁的以良知办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