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_读后感_1300字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_读后感1300字

19/12/27

读完此书:

真希望它是一本小说而不是回忆录,书中的人物都虚构,这样看完后还能安慰自己,又因为真实,所以心情五味杂陈。

有人给这本书贴上励志的标签,总觉得不够深层,它展现给我的是从内心深处的自我重塑,更关注的不是作者未受过学校教育却能到剑桥哈佛大学读书,而是作者勇敢打破自己原有的认知,并一步一步重塑自己,过程固然曲折坎坷,但所谓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多点思考

“当一个人对家庭的责任与他对朋友、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冲突时,他该怎么做?”

本书的核心问题,父亲的信仰与塔拉心中渴望冲突。父亲严格遵守自己的信仰,固执近乎偏执地按自己的一套理论培育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培养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父亲对自己信仰的虔诚会让人觉得他有自己的立场,可他不能去操纵孩子们的思想,“小的时候,爸爸是个无所不能的英雄”所以,塔拉会一心信任父亲,相信父亲做的都对,却也是这种无条件近乎膜拜的信任给她最沉重的伤害,哪怕后来她接受教育,意识到有“双向情感障碍”的父亲那不合理的认知时,她也总是会受到影响。

父母比孩子更害怕分离,父母不能想要去掌控孩子,孩子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

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深刻到骨子里,你觉得自己已经克制,远离,抛弃那些原生家庭里你认为不好的,讨厌的东西了,可他们总会在某个紧要关头跳出来张牙舞爪地告诉你它一直都在。能想到最好的办法是不去回避,要有直视它的勇气,不畏惧,总会打破。

真正的爱不是束缚也不带来伤害

读书的过程一直思考父亲是爱塔拉的吗?尤其是看到塔拉要飞往大洋彼岸,父亲说“如果你在美国,无论你在哪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去找你。我在地下埋了一千加仑汽油。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你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还有哥哥肖恩对塔拉照顾、讽刺、以及暴力过后的道歉,开始的时候还会纠结他们也曾有温暖的时候,但后来觉得伤害到生命的爱怎能称为爱。

如果塔拉不肯向父亲的记忆低头,也许会永远失去与家庭的联结,反过来想,那些沉痛的伤害也一并丢掉吧,何尝不是一种方向,会有遗憾,但也会有补偿。

来自书中:

想起汇而构成人一生的所有决定——人们共同或者独自做出的那些决定,聚合起来,制造了每一桩单独事件。沙粒不可计数,叠压成沉积物,然后成为岩石。

我在学习的这个技能至关重要,那就是对不懂的东西耐心阅读。

我这一生中,这些直觉一直在教导我一个道理——只有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大。

承认不确定性,就是被迫承认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但也意味着你相信你自己。

好奇心是一种奢侈品,只有经济上有保障的人才有权享有。

这时我才开始体会到金钱的最大优势:考虑金钱以外的事情的能力。

先找出你的能力所在,然后再决定你是谁。

从那些精致美丽的人和事物中逃离出来是一种解脱——我允许自己不可爱,但不是给人当绿叶。

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

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

当生活本身已经如此荒唐,谁知道什么才能算作疯狂?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_读后感_1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