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十二岁那年,村里什么吃的都没了。水生的爸爸在田里找到了最后一根野胡萝卜,切开了给一家四口吃下去。水生的爸爸说:“再不走,全家饿死在这里了。”水生的妈妈牵着水生,水生的爸爸背着水生的弟弟,去城里投靠叔叔。自此,水生的父母与弟弟的生死不知。二十岁那年,水生进入化工厂,生命中有了玉生、根生、复生……,然后,又只剩下他一个了。老家早已凋敝,他得活着,他要为玉生,为父亲,辩认回家的路,为复生留一条回家的路……小说从国营工厂时代说起,纵向讲述了个人五十年的生活,从一个切面剖析展现了大时代对普通人的影响。书中,路内精准的展现了,在时代背景与环境的更替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换,相互猜疑、告密到相忘于岁月,也有亦步亦趋的和谐到个人意识觉醒后的报仇雪恨。这些小人物的不见血的恩仇虽隐忍于生活之下,却是人生主要的记忆。后的结果,谁也不会知道。普通人的生死起伏只会湮没在时代中,我们唯有活得比我们生长的时代更长。
慈悲 读后感 第(1)篇生活与诗意同在手边。
生活是苯酚味的,闻得多了会得肝癌;诗意是骨胶味的,恶臭由东南风直吹到江面上。
读完了终于能喘口气了,实在,太压抑了。路内真像路遥和余华那个年代的人,那个年代离我太远,远到听不见被时代逼仄着吊死的人们死前的挣扎声。但偏偏,在字里行间又看到了他们的一生。
小何医生说过,世间草木,人参灵芝当然是好东西,但很稀有,那些长得繁茂的,常见的,诸如茯苓,地黄,太子参,鱼腥草,并不因其便宜就失去了价值。草木有它们自己的灵魂。
人们也有他们自己的灵魂。从国营工厂时代的机器轰鸣,烟囱林立到大萧条时代,工人们纷纷下岗,各寻生路。背景和环境更替,人与人关系转换,谁都荣光过,谁都落魄过。从相互猜忌告密到惺惺相惜,也有从半真半假的和谐到大仇得报的畅快淋漓。
水生看见师傅向得志的小人下跪讨棺材本;看见妻子(师傅的女儿)从颇有姿色的姑娘变成拎着菜刀讲道理的普通妇女;看见师兄拖沓着步子从十年铁窗中走出,胡子花白,偌大的须塘镇却没有等他回家的人;看见师兄吊死在苯酚场的某个雨天,淌水的尸身离汪兴娥自杀的粪池一步之遥;看见段兴旺一根一根拔掉身上的管子自杀,就像他做机修工的时候拧螺母一样,全部拔光;看见土根从白手起家风光一时到被败家子奚落;看见邓思贤中风死在赚大钱的路上;看见玉生死后,家里的中药气味淡了,没有了,终于意识到妻子以及先自己一步埋在了杨场;看见头发不剩几根的老书记背着破包千里迢迢到浙江上访,为苯酚厂伸冤;看见忙活半生的苯酚厂被自己亲手搞垮……谁都有结局,但谁的归宿是如意的呢?
“长江宽阔无度,一眼望不到对岸,江水盘旋回流,渡船踪影皆无。”时代可以裹挟着毫无所知而勇敢的人们去死,但冲不走哪怕最卑微的一点点尊严。
慈悲既不是正义的力量也不是柔软的宽容,它是无理性的救赎。
又想起《追随》的结尾,
“人就是这种德行,没准前辈子是个暴徒,然后下辈子学着做个小资。二十世纪就要过去了。而这个世纪关我屁事。”
是啊,而这个世纪关我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