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获得者熊培云继《重新发现社会》之后最新力作。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本书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出版四年来,累计加印三十余次。本次增订,加入新作六万余字,特别增加“历史与心灵”一章,并对自由与责任、中国人的自由传统等内容作了必要增补。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读后感 第(1)篇自由在高处,高处在内心。
熊培云曾经说过:你只需找到自己的天命,剩下的交给命运。
天命知否,一本书或许无法帮你度到顿悟的彼岸,但他是一个浪头,一个阶梯,总会让你离他更近一些。
中国人的自由,很多时候就是在不合理的环境下尽可能活得舒服点,是庖丁解牛式的技巧上的自如,而不是价值观上的自由。
我相信真理是时间的孩子,而不是权威的孩子;相信他今天种下一棵苹果树,有朝一日会有苹果掉到另一个人的头上。
如果环境劣迹斑斑,我们内心更需要有一种平静的自由感,这是使得自身强大的根源。文明和历史就像是一条筑有河岸的河流。河流中流淌的鲜血是人们相互残杀、偷窃、争斗的结果,这些通常就是历史学家们所记录的内容。而他们没有注意的是,在河岸上,人们建立家园,相亲相爱,养育子女,歌唱,谱写诗歌,甚至创作雕塑。这就是我们内心的自由力量。
偶尔走失,从未离开。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无论经历多少波折、困苦与残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亘古如新。
一花一世界,一人一国家,谁能带领好自己,做自己人生的领导者?当一个人因不分善恶、唯命是从而导致自己主权沦陷,这样“亡国奴”式的人生是不是才更可怕,更无希望?在此意义上,所谓良心发现,是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救亡图存”?
在恶的世界中,我们是否能存有以下思想与信念:作恶者嚣张于一时,但并不掌控这个世界,包括你高贵的灵魂。作恶者表面不可一世,实际卑微十足,他们唯一能负责的只有自己的罪恶。而你真的可以和他们不一样,因为你另有乾坤,当作恶者负责恶时,你必须负责美。美到作恶者暗淡无光,美到作恶者为自己流泪,美到作恶者为你鼓掌。
还是那句话: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为了一个善果累累而非恶果累累的未来,我们为善因做了哪些事情?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多少粒自由与宽恕的种子?
我内心向往自由,因为自由为我之内心信仰。
每天读书一小时,不妨常怀自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