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美丽新世界》_精选读后感_2100字

《美丽新世界》_精选读后感2100字

这本书最戏剧性的大概就是野蛮人冲出来号召大家放弃让人沉醉的毒品去拥抱自由的时候。这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们后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条横贯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墙,如同木偶戏的屏风。人们扛着各种器具走过墙后的小道,而火光则把透出墙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他们中的一个碰巧获释,转过头来看到了火光与物体,他最初会感到眩晕(就像才从电影院走出来一样),但是他会慢慢适应。此时他看到有路可走,便会逐渐走出洞穴,到阳光下的真实世界;到那时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意识到以前所看到的世界只不过是影像,是不真实的,于是会开始怜悯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来的信仰和生活。此时,不论出于何种原因,结果就是他选择了返回洞穴,并试图劝说他的同伴,也使他们走出洞穴,但他的同伴根本没有任何经验,故而认为他在胡言乱语,根本不会相信,并且会绑架他,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杀死他。整个洞喻到此结束。

在这里,我甚至以为作者已经安排好了喜剧结尾。但是不是,柏拉图笔下的第一个看到太阳的人并不是赫胥黎笔下的野蛮人。

这本书里从来没有过太阳,怎么会有看到太阳的人。

书里的人物困在了自己的格局内。和尼采的日神与酒神精神有一些相似,一方面是日神象征的是停留在外观、现象、事物表面的冲动,是人们追求美的幻觉的冲动。它是幸福,是稳定,是嗦麻、性、感官电影带来的长久的欢愉。另一方面,是醉,是痛苦,是癫狂,是在悲剧中感受自由。

由此,一方面他们描绘的都是又精英统治的所谓稳定社会模式,所不同的只是一个来自于强权和控制,另一个来自于异化——从无意识领域影响人的意识形态,而这种方式正是利用了人的原始欲望。

没有人可以站在绝对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自由意志和原始欲望是一个永恒的命题,赫胥黎在书里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所谓文明世界与野蛮之地的对立,也是自由意志与原始欲望的对立。

“我要的不是这样的舒服。我需要上帝!诗!真正的冒险!自由!善!甚至是恶!”
“实际上你是在要求受苦受难的权利。”

哪有绝对的自由啊。庄子嘴里“逍遥而无待,无待而顺道”的愿景只能在脑海中想象。在文明之地享受绝对安稳与幸福的人会变成一个个没有自由思想,甚至连人生都在基因中被设定的“共生人”,这时候你的精神没有“无待”;在野蛮之地享受绝对自由的人却会被死老病死,饥饿肮脏所困住,这时候你的肉体没有“无待”。没有看过太阳的人出现,也没有哲学王出现,所有社会运行的模式都是在人们一步一步的犯错和探索中得到。

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冰山理论:一个社会能够运转而不至于崩溃,一个前提就是“冰山组成”,既人口构成的最佳比例,九分之八在水下——娱乐的大众,九分之一在水上——作为管理者的精英。这里蕴含一个论断就是,全部由具有反思能力的人组成的社会是必然会解体的,这就是所谓民主社会面临的最大悖论,哈贝马斯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绝大多数人似乎天生就是甘愿被统治的,就像曼海姆说的“永恒的对于孤立的恐惧感”导致了法西斯统治。

所以这不仅仅是个社会和政治问题,更是一个心理学问题,人类还远远没有清楚的认识自身。人们追求稳定,同时又厌恶稳定带来的乏味——越少完美,越多自由?

这本书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即它是最早描绘LSD体验的书之一,也就是书中的唆麻。阿道司·赫胥黎是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孙子,曾投入过对迷幻类药物的研究,后来他又写了一本书叫《众妙之门》(《The Doors of Perception》,著名的The Doors乐队即得名于此书),是研究LSD的经典。

赫胥黎死于1963年11月22日,与肯尼迪遇刺同一天。死亡来临之际,他虚弱得说不出话,于是在纸上写了一行字——LSD try intramuscular 100mmg(肌肉注射100毫克LSD),他的夫人亲手替他完成了最后一次注射。

以下是一些摘要,写的是在是太好了,尤其是最后和总统的对话:

“我们所处的世界跟《奥赛罗》是完全不同的。要知道没有钢,你不可能造出汽车,同样的道理,没有社会的动荡不安,你也就写不出那样的悲剧。”

“在人们心里,稳定不如动乱热闹;心想事成也不如曲折离奇来的动人,更不如抵抗诱惑或是为了抗拒激情和怀疑来的引人入胜。幸福从来就不会显得伟大。”

“过多的余暇对于劳动者只是一种折磨。”

“科学的每个发现都有着潜在的颠覆性,科学有时也不得不被看作可能的敌人。”“跟幸福相对的不只是艺术,还有科学。”

“上帝是永恒的,但人在变。”

“人未必是生而独立的——独立状态不是一种自然状态。独立也许存在于你人生的某个阶段,但肯定无法伴我们始终。”


最后,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自我意识的感受来得更强烈。在关心如今娱乐至死,传统文学没落,性解放等一系列预言式的现实时,不要忘记个体的存在,不要忘记慎独,不要为了反抗人云亦云的存在而存在。这也是书中不断提到的,人只有在独处时,才会拥有更多思考的能力。毕竟,没有绝对的客观视角,也没有见过完整太阳的人,所以你得自己思考,自己去看看太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美丽新世界》_精选读后感_2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