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修订版)》_精选读后感_600字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修订版)》_精选读后感600字

贫穷到底是因为自身的不努力还是社会的不给力?
从旅游涉足到的偏远地区,到做各种NGO项目亲身接触贫困地区的老老少少,我对如何帮困的理解也几度易帜。从一开始的尽力提供财物(总觉得给他们现金、衣物能使他们日子好些),到发现无知和惰性使得物资滥用(比如十四岁的中学生得了现金会去买烟,父母得了孩子的教育金会拿去买土豆粉,学校希望挪用一部分给学生的资助去买教具),而学校里不乏从不开启水龙头的化学实验室和无法通电的电脑室,到底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做什么才正确,成了不断思索的开放式问题。
这本书,非常硬—作者有翔实的调查和实验,深入贫穷地区一线,并且结论大多来源于辩证思考,所以非常值得一读,也适合跟着作者一起思考。只是唯一的瑕疵来自于—实验对象一定有其局限性,类似于美国很多实验的WEIRD现象。只举一例:作者讨论的应该只是平原村庄,山区卫星户了解一下,那种走两三小时看见一家的。
但这不影响这本书呈现作者实地研究过的贫穷村的解决方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
-供应理论和需求理论各有各自适用的场景。
-福利制度、保险政策之中互信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博弈
-当宏观环境不可改变时,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局部的小措施,显著提升政策制度的有效性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些讨论不止是对如何帮助人们摆脱贫穷有启发,对公司治理、人员发展同样有相当大的启示作用。就比如,员工也会因为无知、意识形态、惯性而不愿意为了长远发展牺牲短期安逸。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修订版)》_精选读后感_6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