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_读后感700字
“人无不在枷锁之中。”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我。不活在别人眼光里 并不是最难的。其中最难摆脱的,就是父母的期待。
开篇一个美国16岁姑娘——莉迪亚的死,引出了一家人心理上的巨大困惑与焦虑。
父亲作为第二代移民香蕉人,充满自卑与困惑,纵然哈佛高材生和终身学者也无法逃脱。母亲因为怀孕早婚,过早离开了学业,也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同时,也没能完成自己上一代传统母亲的期待。女儿莉迪亚在父母这种匮乏的渴望下 ,无比压抑,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是一味表面去讨好父母。 家庭里每个人看起来都活的很沉重,但其实作为旁观者,他们过的并不差,就是很普通中产阶级的一员。
一代又一代可怜又无奈的轮回。真正囚禁他们的是上一代的期待。家庭对个人而言,重要到难以跳出来思考。父母带着期待的爱格外沉重,到底该如何摆脱?
作者没有给出答案。略显稚嫩的叙事风格,让人有一定思考,但和大师们的作品还是有差距 。
我想,真正的自我是很痛苦的,需要相当的勇气。因为不活在他人眼光和期待中,意味着脱离这个群体,众叛亲离,全靠单打独斗,也意味着辜负了那些爱你的人。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其实人生哪有真正的自我。我们每个个体,不都是被当下社会、家庭和环境塑造的么。在恰当的自我和他人期待之间寻找平衡 ,或挣脱期待,或努力完成期待,这其中的界限也不是非黑即白的。
生而为人,谁也不容易。小说的意义,提醒我们时刻铭记,不要以爱之名去评判别人,劝慰亲友。 其实最容易把那些评价记心里,并正儿八经当回事的,都是爱你的人。世界上各有各的颜色,时光流逝,谁又知道哪种颜色是流行色?也没有永远都所谓“正确”的颜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无声告白》_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