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南宋词史(下)读后感

南宋词史(下)

作者:陶尔夫 刘敬圻

《南宋词史》点面结合,以线贯穿,既从历时性方向揭示出了南宋词史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也从共时性角度展示出了每一阶段词坛丰富多元的审美形态,既从深度上推进了南宋词史的研究层次,也从广度上拓展了南宋词史的研究领域。

南宋词史(下)在线阅读地址

南宋词史(下)读后感 第(1)篇

中国词史,大体上经历了兴起期、高峰期、衰落期与复兴期四个阶段。纵观此四个阶段,南宋恰值高峰时期。它的时间很短,只有150余年(1127—1279),加上遗民词的创作,也还不足200年。比之唐(从中唐算起)、五代、北宋在内的兴起期(共约370余年),时间约少200年。比之元、明的衰落期(共370余年),时间同样约少200年。比清代的复兴期(260余年),时间也约少近百年。但是,南宋词的价值、地位、影响,却远远超过词史上其他三个历史时期。首先是“众星罗秋旻。”(李白《古风》其一)南宋词人为数众多,名家辈出。按本书《前言》所引统计数字,在《全宋词》可考的873人中,北宋227人,南宋则有646人。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又增补南宋词人49家(待考者未计在内)。不仅如此,伟大杰出的词人也多出现于这一历史时期;中国词史上最杰出的两位女词人——李清照和朱淑真——也都出现在南宋词坛。其次是“文质相炳焕。”(同上)如果我们把形式与艺术技巧当成“文”来解释,那么,“质”则指歌词的内容、思想与情感。用这二者完美结合的标准来考察整个词史,南宋以前兴起期的词,虽不乏浑融之作,但整体上停留在娱宾遣兴、花前月下、诗酒流连,以寄其抑塞磊落之情,其所作亦多剪红刻翠之句,故文胜于质。而南宋以后的词,又恰因文与质的游离或跌落而形成衰落态。第三是“吟咏流千古。”(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由于以上两种原因,南宋词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正如前文所说,辛弃疾的出现标志着词史高峰期的到来。继之而起的姜夔、吴文英完成了婉约词艺术的深化与提高。他们和辛弃疾鼎足而三,共同屹立于词艺的高峰之巅,既震动于当时,又光照于后世。他们词作内容的高、阔、深,艺术技法的精、新、美,风格、体式的丰富多样和完整齐备,已达到词的极致。

除了耳熟能详的词作,对于“词”了解不多。而在《北宋词史》和《南宋词史》之中,看到了在宋代,词的发展与变化。原来有很多非常好的宋词作品,也有很多的词作家倾心宋词创作。宋词是璀璨文化之中的一朵七彩夺目的奇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南宋词史(下)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