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_读后感600字
恰好在“世界读书日”读完了《皮囊》。
现在过节讲究仪式感,今年的读书日全民读书的势头比往年来得更猛一些。但再隆重的仪式也不如窝在哪个清净的地方读读书。
我近年读书不少,粗算来这半年多来读的书已经快赶上以前数年的了,虽是囫囵吞枣,但还是相信它们已经化作我的血液,深入我的骨髓,融入我的品性中。
《皮囊》分十四个故事分别叙述作者的阿太,父亲,邻居,同学等在他整个的学生时代发生的事情,同时,在目睹他人的同时,作者审视着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是为了什么?”我仿佛看到蔡崇达在苦苦思考“如何摆脱皮囊的束缚达到灵魂的制高点”而又在“自己的灵魂和表现出来的皮囊总是不一致”时的苦恼。
十四个故事中,我喜欢看的只有两个,《阿小和阿小》和《天才文展》,依稀能从两个阿小和文展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于是很容易就走进看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泪水的状态。
《皮囊》还有一个看点,就是其中不少的“名言”,掷地有声字字珠玑,如“这世上最美妙的风景,就是一个个奇特的人。”再如,“我们都是既失去了家乡又无法达到远方的人。”
写完书评,不知何时再翻阅。
告别的时候一定要用力一点,多说一句,说不定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后一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皮囊》_读后感_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