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汽车是怎么造出来的(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后感

汽车是怎么造出来的(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

作者:内向小瘦子

我们经常在谈车,但是我们却又不懂车。读了几本汽车杂志,看了一些测评文章,便感觉自己已深谙其道;可一旦涉及与汽车相关的技术问题和设计原理,才发现自己所了解的不过是皮毛,想要弄懂那些核心的技术,火候还远远不够。这本「知乎·盐」电子书《汽车是怎么造出来的》,不是一本帮你买车的购车指南,也不是比「车厂更懂车」的汽车爱好者们的自我陶醉,而是一次在汽车工程师的带领下,对汽车内部的专业解读。我们邀请了一线汽车工程师来和大家聊聊,一辆车是怎么造出来的。什么样的车身才是工程师眼中完美的车身?激光焊接技术又是否像传说中的那样神奇?汽车发动机的「呼吸」之间,存在着哪些设计原理?除了手感和观感的差异,软质内饰和硬质内饰,在制作工艺上有哪些不同?一辆汽车从设计到生产,凝聚着哪些工程师们的智慧?作者内向小瘦子,知乎「汽车」话题领域下的优秀回答者,一名一线的汽车工程师,随身携带10号扳手和塞尺,喜欢红色薄底帆布鞋。

汽车是怎么造出来的(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在线阅读地址

汽车是怎么造出来的(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后感 第(1)篇

看完最后一页的作者说,我其实有点流汗,强行卖萌是没法改变这个格局的错乱的。按照内容来讲,这本书应该叫做《漫谈汽车》。

一开始看这本书,我以为这会是一本很长的书,类似于丰田造车的书《丰田人谈丰田生产方式》一样,详细的说经验或者具体步骤,然而发现内容比较随性。

如果按照开头所说,要普及汽车的制造过程,那么这个数本架构都应该改。作为一个造车工程师,想要给别人揭开很多事,就要摈弃自己那些只有自己能看懂的数据,过程结论可以释放发挥,但是具体运算参数对比,真的适可而止吧。就如同车子一样,你别告诉我我一堆碰撞实验数据,我不懂,我懂了要你们干嘛?你就告诉我,百公里时速刹车到停止,需要多远。

既然要说造车,就应该拆开各大构造来说吧。发动机系统,变速箱系统,进排气系统这些有说到,但是汽车的悬挂系统,刹车系统,转向系统,照明系统,这些关键的构造原理以及工作方式,提都没提。甚至,有些概念提了,但是说一堆还是没讲明白,比如多点电喷,缸内直喷;比如自然进气,涡轮增压,机械增压的区别以及尾标的区别;比如重要的车身稳定系统和刹车防抱死装置的工作介入原理;以及碰撞预警系统,ACC自适应巡航和定速巡航这些……这些概念往往容易混淆。

太多的章节,大谈特谈各种参数曲线,后面的车联网,人车交互系统,明明可以简单带过,却又分不清轻重。既然是告诉大家汽车怎么制造,就要以面向大众为目的,用大家理解的概念告诉大家是怎么回事,所以hot hatch这样的词汇,就别出现了,毕竟这不是卖弄学问,而是利用你的职业便利,帮别人了解自己的车。

总的来说,这本书比较随性,并不严谨,不符合一个造车工程师的感觉,对理论的实验数据参数太过执着,有点卖弄的嫌疑。看了以后,我更加想去了解丰田,保时捷,通用造车了,毕竟正统永远是正统。

欢迎玩车之人一起讨论,本人键盘车神一区王者![奸笑][奸笑][奸笑]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汽车是怎么造出来的(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